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独家采编

汉人喇嘛邢肃芝:生前雪域求法,身后遗珍面世

2018-05-16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515日,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里,邢肃芝先生遗珍捐赠仪式悄然展开。 


图为邢肃芝先生遗珍捐赠仪式现场 摄影:许娜

  邢肃芝,何许人也?为何要将其遗珍赠与西藏文化博物馆?这批遗珍将会发挥怎样的社会效益?

  横跨汉藏两地,出入僧俗之间

  对大多数人而言,“邢肃芝”这个名字显得颇为陌生,但若读过其口述自传《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一定会沉醉于这位汉地僧人雪域求法的跌宕人生,感叹书中惊心动魄的西藏大历史与个人求法的小历史不动声色的交错融会。

  邢肃芝,藏文名“洛桑珍珠”,生于南京,在汉地出家为僧时法号为“碧松法师”,青年时代进入四川重庆汉藏教理学院学习藏语文,师从近代佛教界太虚大师。1937年,他只身赴西藏哲蚌寺学习藏传佛教五部大论,后成为第一位获得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学位——拉让巴格西的汉人。

  早在入藏之初,邢肃芝就以唐玄奘的西天取经和著述《大唐西域记》自况,欲于学法的同时,考察西藏的地理、民俗和社会情形,“为汉地的人民深入了解西藏提供帮助”。途中历尽艰难险阻,但他励志竭精,克服重重困难,走西康、渡金沙江、经昌都、最后终于到达圣城拉萨,顺利进入哲蚌寺果芒扎仓学经。

  同时,他的足迹走遍康藏、印藏、山南、藏西北广大地区,访求大德,朝拜圣山,考察后藏,访问尼泊尔,均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录。后来他又励志献身于边疆教育,接受时代赋予的使命,脱下僧服,振兴办学——任国立拉萨小学校长,把学校办得生气勃勃。

  从水乡江南到高原西藏,从汉地的佛门弟子到雪域三大寺的拉让巴格西,从入世参政到化外为僧,一位佛门弟子的个人际遇不期然地与家国命运紧密结合。由于因缘际会,邢肃芝于不经意间亲历了汉藏关系中波谲云诡的民国篇章,从而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独家史料,其间的起承转合及前后勾连更使人得以窥见自清末至解放初西藏政情变迁的大致脉络。

  

图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张春燕书记为邢肃芝先生遗孀张志雯女士颁发捐赠证书。摄影:许娜

  捐赠邢老遗珍,了却毕生心愿

  “邢肃芝先生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内地赴西藏求法的汉族僧人中的知名人士,是民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沟通互动的重要人物,是民国时期西藏许多具有重大影响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捐赠仪式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柳应华如此概括邢肃芝先生的一生。

  这样一位民国汉藏交流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他的一生自然留下了不少文物、文献遗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是我国藏学领域最高的学术研究机构,所属的西藏文化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把征集涉藏历史文物、资料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藏研中心历史研究所也把研究民国历史作为研究重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邢肃芝先生的遗珍而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文化博物馆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张云如是说道。

  那么,邢老先生的遗珍又是如何辗转赠与西藏文化博物馆的呢?

  邢肃芝先生遗孀张志雯女士称之为:因缘际会,水到渠成。

  张志雯女士告诉我们:“早在三十年前,邢老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早已结下深甚因缘。1987年邢老第一次应邀参加了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第二次是1988年,第三次是2001年,那一年邢老已是85岁高龄。开完研讨会后,还跟随藏研中心组织的赴藏访问团去了拉萨,这时距离他1949年离别西藏整整相隔52年。在拉萨,他遇见了不少当年拉萨小学的学生,这些曾经受过邢老教育的学子,大多数均已成为领导干部,为新西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令邢老感到十分欣慰。回到美国后,在美国南加州侨界召开的‘纪念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座谈会’上,邢老激动地表示——我虽然久居在海外,但依然十分关心和热爱西藏,祈祷祖国昌盛,西藏繁荣,民族和谐,这是我一个海外赤子的挚诚愿望。”

  2014年,张志雯女士曾带着拉萨小学的影像资料来到北京寻找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联系上。今年,在三联书店的牵线联络下,顺利将这些曾经记录了一段汉藏文化历史的文物捐献给西藏文化博物馆。圆满了邢老的心愿,张志雯女士感到高兴而欣慰,希望这些文物能得到很好的保存,为弘扬藏学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图为邢肃芝(洛桑珍珠)先生遗孀张志雯女士参观西藏文化博物馆。 摄影:许娜 

  推动民国西藏历史研究的又一批力证

  捐赠仪式上,三联书店副总编郑勇指出了邢肃芝先生所留遗珍在西藏近现代史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价值。他说,邢肃芝先生所留下的西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图像资料与其用文字记录的资料一样,具有唯一的、无可替代的历史研究价值;他本人的传奇经历使得他成为西藏一段历史的见证人、讲述者和参与者,他的亲身经历对西藏历史和当时汉藏关系的立场上很有说服力。他在《雪域求法记》修订版自序中写道:西藏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自唐代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始,汉藏关系从未中断。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进入了新时代。

  西藏文化博物馆张春燕书记对张志雯女士无私的奉献表示了感谢,她说,邢肃芝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学者、佛学大师,他的人生横跨汉藏两地,他的身份涵盖僧俗两界。他的游记、日记、藏品和照片与他一起走过了二十世纪,见证了西藏近代宗教、民俗、政治、社会、文化历史。张女士无私地将这些珍贵藏品捐献出来,让更多的人分享邢先生的人生经历,分享西藏的历史文化,意义重大,令人敬佩。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张云在采访中谈到,张志雯女士此次捐赠的邢肃芝先生遗珍内涵非常丰富,且意义重大,再次说明了历史上西藏就是中国的一部分,部分地图及资料还能够厘清一些边境争议,例如,大英博物馆出版的民国时期地图就证明了藏南地区是中国的一部分,这都是最直接的证据。

  此外,通过对这批文物的捐赠、收藏以及进一步的研究,也可以推动民国西藏历史的研究。当前民国西藏历史研究面临一个比较好的契机,大量汉、藏、外文档案资料涌现并出版。其中,汉文档案资料已经陆续出版,如台湾出版的关于蒙藏委员会的档案资料,包含14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已出版民国时期涉藏资料汇编50本,最近还有32本要出版,资料极其翔实丰富。文献资料、口述资料、文物资料汇集起来,将共同推动民国西藏历史研究走向深入。

  张云所长也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希望以此次捐赠为契机,能够带动更多民国西藏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或者他们的后代,将其遗珍捐赠汇聚到博物馆、研究所,供更多的学者进行研究、更多的世人得以观瞻。(中国西藏网 记者/李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