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原创

用“一张图”推动西藏农业治理向“现代型”转变

2018-03-13 贾华加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近年来,西藏通过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青稞新品种推广和“双增”行动,粮食产量连续三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其中青稞产量连续三年突破70万吨。 


图片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但由于自然地貌、生态环境等因素制约,西藏耕地面积总量少、耕地质量较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上面临不少挑战。”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党组副书记、厅长杜杰表示。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确保粮食安全特别是青稞安全,西藏大力推动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在日前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西藏将力争在2020年基本完成36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 

  记者了解到,为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粮食产品供给侧结构和质量,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和加工转化需求,西藏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涵盖青稞、小麦产业。青稞生产功能区将加大藏青2000、喜拉22、冬青18等优质良种推广,力争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305.43万亩以上;小麦种植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稳定小麦种植面积54.57万亩。 


形成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一张图” 

  为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精准落地,划定的具体地块要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并统一编号,表明“四至”及拐点坐标、面积以及灌排工程设施、作物类别、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情况等相关信息。 

  充分应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高效化经营、数字化管理,提升区域化、专业化、信息化、可视化管理水平,采用“天空地”一体的监管方式,改变完全依赖人为统计数据为基础的决策管理方式,实现强农惠农政策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精准检测和精准评价,推动农业治理由“回应性”向“前瞻性”,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升级。 


图片来源:人民网 

  应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建设高标准农田

  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内的骨干水利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平台,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对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鼓励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重点加强青稞育种、良种繁育推广、精深加工转化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建设,提高粮食产前、产中、产后综合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粮食产业向前端延伸,推进规模经营、结构调整,向后端延伸配套烘干、物流仓储等设施,走精品路线、高端路线、品牌路线,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为引领全区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和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的驱动引擎。 

  突出绿色高效发展,加大粮食绿色增产技术模式攻关集成力度,推广使用绿色发展机械化技术,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推动“一控两减”(一控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两减指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减少)和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实现永续健康发展。 

  积极推广“互联网十”、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全区现代农牧业绿色发展和推进“互联网+”打造典型样板(中国西藏网  文/贾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