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独家采编

文化记忆:丝绸之路上的“西藏非遗”

2018-01-25 中国西藏网

图为如意云纹卡垫(西藏,清代),为1954年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的礼品。藏族卡垫织造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卡垫,是藏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生活用品,可以用作褥子、坐垫、壁毯、地毯等。它用各种颜色的羊毛绒为原材料,毯面柔软,结构紧致,色彩艳丽,多以龙凤花草为图案,具有浓郁的藏族艺术风格。

图为藏戏面具。藏戏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藏戏起源于8世纪,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诵、舞、表、白、技等形式相结合的表演。

图为藏戏面具《鸟》,藏戏《白玛温巴》中妈妈的化身。藏戏中经常上演的传统剧目有八大藏戏。演出时演员不化装,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表现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等。

图为藏戏面具《巫女“雅玛根岱”》和《岗角大臣》。西藏有着独具魅力的多彩文化。据介绍,目前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9项,包括《格萨尔》“藏戏”“藏族唐卡”“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藏族天文历算”“藏历年”等。(中国西藏网 图文/许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