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从事为烈士寻亲工作,我见过太多因思念而褶皱的脸庞,听过太多因牵挂而哽咽的故事。黄序华烈士和他家人的故事,像一颗石子,在我心里漾开久久不散的涟漪。
第一次接触黄序华烈士的信息是在林芝市波密县烈士陵园。他的墓碑静静矗立在陵园里,碑文显示:“黄序华,男,湖南永兴人,生于一九五〇年,于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在平息丁青县暴乱时牺牲,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六〇四九部队。”寥寥数语,是他短暂却壮烈的一生,也是他家人50多年牵挂的起点。
我开始着手为黄序华烈士寻亲。整理资料、发布寻亲视频、联系永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每一步都带着期盼,也带着忐忑。我知道,在屏幕的另一端,有一双双眼睛正盼着来自高原的消息。
当黄序华的战友在网上看到我们发布的寻亲信息时,立即加了我的微信,发来了黄序华同志的相关资料。整理他的事迹时,我一次次为他的遭遇揪心:1969年1月,19岁的黄序华参军入伍,奔赴雪域高原,成为一名戍边卫国的解放军战士。1969年11月26日,在执行一次剿匪任务时,黄序华不幸被叛匪虏获。这群长期横行乡里、霸道凶残的匪徒,对年轻的黄序华施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他被扒光衣物,仅穿一条内裤,在冰冷的环境中承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摧残。匪徒用刀在他腹部捅刺、头顶前部砍杀,甚至残忍的挖掉了他的双眼。被俘的数日里,他粒米未进、滴水未沾,最终在酷刑中壮烈牺牲。1970年3月,部队历经千难万险,抓获杀害黄序华烈士的凶手。经审讯,凶手供认了杀害黄序华的残忍经过,以及将遗体藏匿山洞的恶行。为告慰英烈、彰显正义,1970年9月,部队召开了公审凶手大会,依法处决了凶手。黄序华烈士遗体最终安葬于他生前所在部队驻地附近的扎木烈士陵园(今林芝市波密县烈士陵园)。
当我辗转联系上黄序华烈士侄子黄志衡的那一刻,我能清晰地感受到电话那头的颤抖。黄志衡说:“奶奶得知大伯牺牲后,整日以泪洗面,大伯生前无照片、无遗物,未结婚、无子嗣,由于历史等原因,家人对他的牺牲细节几乎空白,甚至不知道大伯具体安葬何处。50多年来,家人一直未曾放弃寻找大伯安葬地,直到奶奶离世,仍杳无音讯,我的父亲继续寻找他的哥哥,也只打听到安葬在西藏,却不知道具体位置。父亲去世后,我带着奶奶、父亲的嘱托继续寻找……今天终于如愿了!”我握着电话,鼻头一阵发酸。19岁的青春在雪域高原定格,湖南永兴黄家3代人接力般的寻觅:从母亲到弟弟,再到侄子黄志衡,50多年,岁月苍老了3代人的容颜,却从未磨灭他们寻找亲人的执念。
后来的视频连线,让我终生难忘。当黄志衡通过屏幕看到大伯的墓碑,听到我们讲述大伯牺牲的经过时,这个七尺男儿红了眼眶,对着屏幕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激动地说:“大伯,终于找到你了!”那一刻,我知道,我们所有奔波与努力,都有了最温暖的回应。
每一次寻亲成功,都是一次对英烈的致敬,都是一次对“忠魂不孤”的践行。为烈士寻亲,让每一份跨越山海的思念,都能找到归宿;让每一位为国牺牲的英烈,都能知道,祖国和人民,从未将他们遗忘。(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张庆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