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船为什么不会沉?”“船能开到亚东的河沟里吗?”……8月的亚东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一群孩子举着刚拼好的帆船模型,眼里的光比窗外的阳光还明亮。这一幕,成了这个夏天沪藏情谊最生动的注脚。
这是上海海事大学西部梦想实践团在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开展“七彩假期”公益课堂活动的一个画面。2025年暑期,上海海事大学13名师生带着航海模型、绳结教具和满腔热忱,用15天的“七彩假期”公益课堂,在高原孩子心里种下海洋与航海的梦想。
活动中的“文化共融”
7月26日,亚东县活动中心足球场热闹非凡。这是西部梦想实践团联合亚东县群团工作部举办的“七彩假期·民族共融”活动。20余组亲子家庭身着藏装,在支教团老师与亚东县群团工作人员引导下,共赴一场温情文化之旅。
图为西部梦想实践团与亲子家庭合影留念
大家围坐交流,家长们细致讲述藏装配饰的象征意义,孩子们认真听着县群团工作部老师讲述节日传说。在服饰走秀环节,藏族少女白玛央吉牵着妹妹的手款款走来,尽显藏族服饰的华美与端庄;锅庄舞表演时,人们手拉手,舞步踏响同一节奏。品尝特色美食时,亚东李子、奶渣、鲑鱼罐头等特色美食登台亮相。支教团成员与家长化身“美食代言人”,尽情分享美食,乐在其中。
活动中,大家既看到了亚东“非遗+文旅”的产业振兴潜力,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在交融过程中所迸发的活力。这场活动是对“文化自信”的生动践行,藏装的斑斓、锅庄的韵律、美食的醇香,让每个人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图为亚东县群团工作部老师格桑平措向大家推介亚东李子
课堂里的“山海对话”
阳光洒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室内,西部梦想实践团志愿者与30余名学生围坐在一起,一场以“扬帆起航,逐梦深蓝”为主题的航海日活动正式开启。
课堂活动围绕“知船、懂海、会守护”三大目标设计,支教老师结合学校海事特色,开发了包含航海知识图谱、船舶模型教具、水手绳结教程在内的立体化课程。
师生们一同拼装船舶模型,在浮力实验中观察不同船体的浮沉规律;围绕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对比古今航海技术的变迁;用彩泥捏出融入藏式元素的 “海洋生物”,在画作中让雪山与浪花相遇。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勇于提问,对海洋的兴趣被逐渐点燃。
图为志愿者尤昊添指导学生制作水手结
图为志愿者徐周到分享航行实习体验
当藏族少年罗布次仁给自制的帆船模型取名“亚东号”时,课堂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志愿者徐周到在支教感想中写道:“看着他们拼装船舶模型时的专注,我便知道了这门课程的意义。船舶像纽带,让高原的孩子触碰到了远方的水域,这份对未知的好奇,会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动力,这便是教学中最珍贵的收获”。
上海海事大学西部梦想实践团于2010年秋创建,连续15年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多项殊荣。此次队伍由上海海事大学席晴老师指导,王莉、程扬两位老师带队前往。程扬这样说道:“教师和学生永远是一个整体,教学相长,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每一个瞬间都会创造奇迹,每一个当下都值得珍惜。”上海海事大学西部梦想实践团会一直走在这条支教的路上。(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梁子沐 记者/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