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回首60载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西藏教育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时代华章。
“60年的发展,山南教育最大的成就,就是让教育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了老百姓获得感最强、幸福感最直接的领域之一。”山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白江山说。
旧西藏文盲率达95%,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正规学校。西藏自治区成立初期,山南教育事业基础设施匮乏、教育资源短缺。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孩子上学的学费、书本费、生活费,对很多普通家庭,特别是对农牧民家庭来说还是不小的压力。
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山南教育迎来发展春天。“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大学生资助政策……得益于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现在,孩子们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毕业,整整15年的学费、书本费、住宿费全免,家长不用再为这些基本费用发愁。
白江山说,教育“三包”补助标准已经提标20余次,由1985年每年每生305元,到目前每年每生平均达到4700元,农牧民子女实现了全覆盖,这实实在在减轻了家庭的负担,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安心坐在教室里,真正实现了上学无忧。
从过去的“帐篷小学”“马背小学”,到现在各个县、乡、村都有了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校舍,山南教育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学校宽带“校校通”率100%,最偏远的教学点也通上高速网络,电子白板普及率全区领先,彻底改变了“信息孤岛”的状况。
硬件改善的同时,山南市教育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飞跃。山南市每年通过国家、自治区、市、县、校五级培训,以及援藏教师、市级名师传帮带,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截至目前,全市正高级教师8名,高级教师有1350名,占比22.3%。
信息化更是为山南教育质量提升插上翅膀。白江山介绍,山南学子们的学习环境跟过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目前通过珠峰旗云平台,老师能直接获取北京、上海等地区的优质课程资源,山里的孩子也能跟着城里的名师学知识、开眼界。
教育援藏是山南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组团式”教育援藏,山南市多所中小学与对口支援省市名校建立“手拉手”关系,开展联合教研、远程互动等活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在雅砻大地生根发芽,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教育模式。
截至目前,山南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有467所,教学点13个,全市教育系统教职工8795人,在校生62060人。学前教育实现乡镇幼儿园全覆盖,义务教育巩固率接近100%,高中教育升学率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努力探索和实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目标。
雅砻河畔,书声琅琅;雪山脚下,桃李芬芳。教育之光,正照亮雪域高原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征程上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山南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白江山说。(中国西藏网 记者/贾华加 素材提供/山南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