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独家采编

春日里的书会:热爱者与热爱者在这里相遇

2025-04-24 中国西藏网

  “在春日拉萨,沐浴阳光,依靠轩窗,手捧甜茶一杯,听取动人文字一篇,阅读吧,不负春景,不负热烈生命!”

  “春日拉萨,书香拉萨,是这座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作为将在拉萨开始新生活的人,开心,激动,感恩!”

  “次仁罗布老师在《祭语风中》有一段话‘有缘的话,曾经一定见过面;无缘的话,今天算是有缘’,今天的书会就是我们有缘。”

  “总有一些令人心酸的故事,有人为了众生,负重前行,致敬《乌思藏风云》。”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西藏拉萨举办的一场书会上,文学爱好者们心潮澎湃,畅抒胸臆。

  古朴而素净阿若康巴·拉萨庄园里,这场思辨历史、品味文学的读书会正在举行。会场气氛如春日般热烈而充满生机,一群热爱文字的人在这里求索新知,寻找知己,让忙里偷闲的一下午浸润书香。


图为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第二届“拉萨春日书会”举行“文学与历史的边界”读书会 摄影:赵钊

  作为第二届“拉萨春日书会”的重头戏,以最新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为主题的读书会“文学与历史的边界”吸引了拉萨众多文学爱好者参加。《乌思藏风云》作者、西藏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次仁罗布与西藏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普布昌居作为对话嘉宾,深度剖析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写作手法以及深远意义。

  图为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文学与历史的边界”读书会上,西藏历史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作者次仁罗布(左)与西藏大学文学院教授普布昌居对话 摄影:赵钊

  “乌思藏”是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称谓。《乌思藏风云》以13世纪中叶重大历史事件“凉州会谈”为核心,采用历史小说的叙事手法,讲述了当时会谈代表贡噶坚赞不畏艰难、成功促成会谈、改变西藏历史命运的壮举。

  在历史的“树干”上长出文学的“枝芽”

  “实际上,关于这段历史的藏文记载比较少,不同文献内容差不多,但整体是一个粗线条,真正要用文学把这段历史表现出来,是很有挑战的。”作者次仁罗布谈起了他在创作中遇到的难题。

  首先面临就是如何把握“虚与实”“历史与文学的边界”的关系,如何在真实历史的“树干”中长出文学性细节的“枝芽”:“当时的气候是怎么样的,人们穿什么,饮食习惯又是怎么样的?都需要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中国通史》,四五个不同版本的萨迦班智达(即贡噶坚赞)传记等,常常刚写出一些内容,又找到新的史料,就得全部推翻。”

  让历史生动,就必须让整个肌体活起来。“文学作品就是给历史的骨架上铺上血脉,把肉一块一块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肌体。”次仁罗布分享他的感受:“文学就是把时代风云背后的故事讲出来。”


图为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文学与历史的边界”读书会上,文学爱好者在认真填写读书感受 摄影:赵钊

  在西藏的文化土壤上焕发新的生命力

  次仁罗布要在历史粗线条上用文学语言织出经纬,神话是他在这本书中常用的手法之一,这也成为其突破历史小说现实主义框架的一种尝试。

  “每个写作者都会有突破的野心。在创作《乌思藏风云》的时候,从风格、语言、故事讲述的策略,我都想有所突破。这个过程中,我受西藏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因为西藏很多史书的写作都充满传奇与想象,这给予我启迪,所以这本书中也运用了很多神话意象。但这并不是说内容是虚构的,而是在西藏文化的土壤上焕发新的生命力,呈现出一种不一样的文学的特质。”次仁罗布说道。

  在田野中、在书声中练就写作者

  《乌思藏风云》不仅是基于史书和文化的提炼与总结,更浸泡在作者在田野奔波的汗水中。

  次仁罗布认为,认真的写作者必须要调研。“为了呈现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我去了两次萨迦。每天早晨起来看他们的生活状况,怎么赶牛,打招呼时候的表情,晚上炊烟飘起来的样子,看僧人的生活,等等。”他回忆道:“我常独自一个人走在廊道上,听鞋底在地面上吧嗒吧嗒的声音,恍若在另外一个星辰上。这种感受只能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积累起来,在写作中再调动出这些资源。”

  在与现场文学爱好者交流中,次仁罗布也分享了自己除调研外,在文学道路上成长的故事和方法。

  “当时一位作家前辈告诉我,通读长作品往往体会不到作家的文字功力,要读经典的短篇小说,甚至要背诵。”从那以后,次仁罗布钻入了世界著名短篇小说的世界,“契诃夫、莫泊桑等人的作品,我都背过。在这个过程中,你就能体会到句子的长短,文字中所蕴含的音乐的美。”

  图为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文学与历史的边界”读书会结束后,西藏历史长篇小说《乌思藏风云》作者次仁罗布为读者签名 摄影:赵钊

  读书会结束时,阳光已不再耀眼,阿若康巴的中庭里的光线转变成了一种含蓄的温暖。正如在场书友们,还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细细咀嚼品味文学大家对话的余韵。这一场堪比大学文学课堂的书会,是快节奏的生活中放下手机、远离喧嚣的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理想的对话,是热爱者与热爱者之间会心一笑的机遇。正如“拉萨春日书会”的口号:让我们的城市有一个书会,让书成为四月的主角。书籍,宛如等待春雨的种子,静候与每一个热爱它的人相遇。(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