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地,江河奔流,湖海交汇,水韵灵动贯穿南北。近日,2025年“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在南京启动。活动采访团深入江苏十三设区市,围绕爱国、青春、奋斗、水利主题,沿江、沿河、沿湖、沿海蹲点采访,以“水”为脉,领略“大哉河海”;沿“水”而行,书写“治水兴邦”;以“水”育人,唱响“青春之歌”。
水韵滋养中,绘就赤诚报国的青春底色。爱国,是具体而微的,扎根于对脚下土地和民族文化的深切热爱。江苏的繁荣发展,与水的滋养密不可分。从长江之畔的千年文脉到运河两岸的烟火人间,从太湖的烟波浩渺到黄海的波澜壮阔,水早已融入江苏的经济血脉与文化基因。探访浦口火车站,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回响与家国的牵绊;走进“刘老庄连”纪念园,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诠释了为国为民的赤诚忠心。这种爱,是对山河无恙的捍卫,是对精神传承的坚守,是对家园建设的担当。当代青年弘扬爱国精神,就要像水滋养万物一样,将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建设祖国、守护家园的实际行动,以赤子之心绘就青春最鲜亮的底色。水利事业关乎国计民生,投身其中,便是将爱国情怀书写在加固堤防、疏通河道、保护水源的每一个坚实脚印里。
水脉相连处,镌刻开拓创新的青春印记。水无常形,随物赋形,蕴含着因势利导、革故鼎新的智慧。江苏水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运用智慧、勇于创新奋斗的历史。在南京,智慧水利技术赋能长江大保护,实时监测、精准调度,科技力量守护着母亲河的安澜与生机。河海大学作为水利高等教育的翘楚,一代代学子秉承“治水报国”的初心,在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修复、智慧水利前沿等领域刻苦钻研,取得丰硕成果,为江苏乃至全国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从江都水利枢纽的宏伟工程到宋公堤的坚固屏障,无不凝聚着水利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青年最具创新活力,最具奋斗热情。面对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环境治理等时代课题,青年一代应勇立潮头,学习水的灵活与坚韧,以科技创新的利刃破解发展难题,以攻坚克难的勇气迎接风险挑战,将奋斗的汗水挥洒在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天地。
水潮涌动间,汇聚砥砺前行的青春力量。水润物无声,利万物而不争,体现着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品格。书写青春华章,不仅需要豪情壮志,更需要躬身实践的执着与坚守。在江苏,无数青年正将理想扎根于现实土壤,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青春的价值。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里,年轻的生态守护者用心呵护着“长江入苏第一洲”的生物多样性;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投身水乡保护与发展的青年们让古老运河焕发新生;广袤的乡村田野,水利技术人员指导着节水灌溉,助力乡村振兴。他们的身影,是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缩影。真正的青春华章,不在于响亮的口号,而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在于面对困难时的担当,在于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的自觉。青年们应如水滴汇入江河,以笃行不怠的姿态,深入基层一线,扎根实践沃土,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的脚步踏响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大江奔流,青春浩荡。水脉连接着江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映照着青年一代的爱国之心、奋斗之志、实干之风。以此次网络主题活动为契机,广大青年当从深厚的水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以爱国情怀为帆,以创新奋斗为桨,以实干笃行为舟,踊跃投身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将美好的青春年华,镌刻在祖国广袤而坚实的大地上,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