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培育法治沃土 开出营商繁花

2025-09-12 江西日报

  26项行政执法领域对标改革,可直接组织实施;“入企码”全面推广,涉企检查次数下降超30%;网约车、巡游车“线上年审”,高效服务超千台车辆;全省首家商事调解中心,实现七天快速解纷……赣州市正以法治的力量,为民营企业撑起一片安心发展的蓝天。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赣州市持续深化改革,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从涉企制度供给、优化行政检查程序、法律服务供给三方面系统推进,持续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在这片法治沃土上,企业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个体,而是有规则护航、有服务托底、有未来可期的经营主体。法治,正成为赣州吸引投资、激发活力、赢得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制度先行:对标先进“带土移植”,夯实营商环境法治根基

  “执法更规范、更透明。”一家高科技企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许多企业的心声。变化始于赣州对标深圳的行政执法改革。

  于都县市场监管局在一次医疗器械检查中,发现管理疑点。与以往不同,县司法局同步介入,要求办案机关实时报送案件进展、传送电子卷宗,并组织法律骨干对关键节点深度研判,精准排查程序风险。“监督不再是‘事后翻账’,而是全程相伴,实时‘把脉问诊’,效果大不一样。”于都县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股干部袁朝南表示。

  这套“个案全程监督”模式,是赣州系统推进执法改革的缩影。全市明确15项重点任务,涵盖执法体制机制、行政检查、包容审慎监管等五大领域,将深圳的规则规制“带土移植”至赣州。目前,26项对标改革事项已可直接实施,极大激发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增长动力。

  在制度源头,赣州同样着力夯实法治基础。全面推行涉企政策“双审制”,建立规范性文件快速审查绿色通道,确保所有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决策都经过公平竞争审查。《赣州市人民政府2025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的公开,进一步增强政策透明度和预期性。

  为确保涉及市场经营经济活动的决策全面进行公平竞争审查,赣州全面推行“部门初审+司法局审核”的“双审制”,对涉及经营主体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建立快速审查绿色通道。

  “制度是营商环境的基础,唯有法治土壤肥沃,企业才能茁壮成长。”赣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张爱荣表示,“我们通过健全的制度体系,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执法提质:从“反复查”到“一次查”,为企业减负松绑

  “现在手机一扫,就知道哪些检查是必要的,心里有底多了!”赣州经开区江西曼妮芬服装有限公司行政经理王新宇用手机扫描贴在企业门口的“入企码”说,“临时性检查没有了,部门执法规范了,我们可以专心抓生产、谋发展。”

  近年来,赣州把优化行政检查程序作为重要突破口,推动全方位规范企行政检查。开展“一次查”,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的“综随一次查”联合监管模式。监管计划从2024年的79个减少至目前的41个,经营主体接受检查减负率达48.1%;三个及以上部门联合监管的计划占比从2024年的26.58%增加至目前的76.51%。

  通过升级“入企码”,优化入企数据统计分析、增加企业评价反馈功能,进一步发挥平台在规范涉企检查方面的作用。今年以来扫码入企860次,检查次数同比减少30%以上。列出“流程图”,印发《行政执法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前准备、现场检查、现场采样、笔录制作等各环节工作;推出“线上审”,创新推出全省首个出租车、网约车线上年审模式,1018台车辆实现“线上年审”,有效降低企业及驾驶员办事成本。

  县区层面同样推陈出新,宁都县全面实施“三张清单”管理制度,惠及经营主体2865家,15个部门公布减免责事项612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上犹县则落实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推进入企“一码管理”,保障企业安静发展,专心经营;石城县优化调整“轻微违法不罚”“初次违法不罚”等免罚清单,形成减免责事项659项,进一步拓展包容审慎监管范围。

  服务下沉:从“法治体检”到“商事调解”,服务直达企业一线

  “多亏了司法局的‘法治体检’,不然近百万元可能就打水漂了。”天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此前,上犹县司法局深入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发现其财务处理存在重大法律风险,及时指导完善合同条款、规范债务凭证,有效规避潜在的财务损失。

  在大余县,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也尝到了“法律保姆”的甜头。因劳动合同条款疏漏,公司一度面临纠纷,律师在定期走访中及时发现问题,指导企业完成整改,成功避免经济损失200余万元。“过去是企业到处找法律帮助,现在是律师走进门送专业服务。”大余县司法局行政复议中心主任谢海洋表示。

  赣州积极推动律所与商会、协会对接,深入开展“法治体检”与“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预防和化解股权纠纷、债权追索、知识产权保护等常见法律风险。

  同时,“万所联万会”机制持续深化,为新设立民营企业提供“法律保姆”服务,助力企业合规经营、稳健发展。“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市、县(市、区)、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专业化法律支持。

  在纠纷化解方面,赣州成立由律师协会发起设立的商事调解平台——赣州市律谐商事调解中心,为企业提供诉讼、仲裁之外的高效解纷渠道。该中心通过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实现法院引调案件1个月内完成调解,简单案件7天内达成调解协议并完成司法确认审查,纠纷化解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严格规范收费,调解费用控制在诉讼费的50%以内,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推动“调解成功+强制执行”无缝衔接,该中心已纳入法院特邀调解组织名录,推动调解中心与全市基层法院实现司法确认无缝贯通,确保企业能在最短时间内收到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法律文书。截至目前,累计受理案件444件,调解成功178件,调解成功案件标的额超过2300万元,有效为企业排忧解难。(鄢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