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田间地头广阔天地,“农”字大有可为。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省、发源于南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切近关心指导、总结提升的创新工作机制,迄今推行已有20个年头。广大科技特派员以服务“三农”为落脚点,让技术在泥土里生根,把论文写在广阔田地上,人人争做党的“三农”政策宣传队、农业科技示范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路人、乡村脱贫攻坚的“领头羊”。20年来,广大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让农民用知识“武装头脑”,彻底断掉“穷根”,使乡村振兴注动力添活力,让“创新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科技“携手”农业,创新释放了中国农民的生产力。科技特派员制度针对广大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即基层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2002年起,科技部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2009年,科技部等八部门在全国启动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对科技特派员工作作出制度安排,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进入新阶段……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层面制度性安排,从福建南平的“点点星火”到全国推广的“创新先锋”,科技特派员制度成果丰硕,如今已领办创办了1.15万家企业或合作社、平均每年转化示范2.62万项先进适用技术,让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喜上眉梢,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累累硕果少不了广大科技特派员的舍己为公。时代楷模李保国,在太行山区以“科技之手”点石成金,把穷山沟变成了花果山;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赵亚夫扎根老区,带领群众在草莓和无花果产业发展中走出脱贫致富的小康路;从生姜栽培到农机技术、从现代化栽培到水产养殖,身经百战的赵剑波哪里需要去哪里,被群众称为“授之以渔的专家和杂家”……以他们为代表的数十万科技特派员,春华秋实二十载,美丽田野绽芳华,秉着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变“输血”为“造血”,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想让农民赚,不辞劳苦、心甘情愿、矢志不移地履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诺言,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让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如今,农村依旧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广大科技特派员应以农民期盼的技术作为科研方向,坚持“高位嫁接、重心下移”,让聱牙诘屈的科技术语变成“听得懂、传得开、立得住”的直白之语帮助群众敲开脱贫致富的大门,播撒更多科技的种子。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中绘就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西藏网 文/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