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旌旗猎猎、欢声如潮,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此隆重举行。2万余名各族各界干部群众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西藏60载沧桑巨变。在这场意义非凡的盛会中,一位身着民族服饰的老人走上发言台,用亲切的藏语讲述着自己与西藏共同成长的故事,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党的感恩之情,引发全场阵阵掌声。这位老人,便是拉萨市城关区嘎玛贡桑街道统建社区推荐的基层群众代表——卓玛仁增。
人生每步成长皆沐浴党的光辉
1952年,卓玛仁增出生在西藏拉萨。巧合的是,她的人生重要节点,都与西藏发展的关键历程紧密相连。“西藏和平解放后第二年我出生,民主改革后第二年我上学,自治区成立后第二年我参加工作。”每当回忆起这些,卓玛仁增的眼神里总会泛起光芒。在她看来,自己的每一步成长,都沐浴着党的光辉,是党给了她“第二生命”。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做主人,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曙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卓玛仁增得以走进学堂,第一次拿起课本,开启了知识的大门。“如果没有民主改革,我这辈子都不可能读书识字。”卓玛仁增感慨道,是党让她拥有了追求梦想的机会,让她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标志着西藏进入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新时代。这一年,14岁的卓玛仁增怀着对党的感恩之心,踏上了工作岗位。凭借着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踏实肯干的态度,她成为了一名广播员。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匮乏的年代,广播是党和政府传递政策、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每天清晨,卓玛仁增都会准时坐在广播前,将党中央的关怀、西藏发展的好消息,通过清脆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日子像酥油茶一样香甜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73岁的卓玛仁增已不再年轻,但她对党的忠诚和对家园的热爱却丝毫未减。在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下,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卓玛仁增的生活也随之改善。她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家里买了小汽车,儿子儿媳都成为了光荣的人民教师,孙子也顺利考上了大学,一家人的生活幸福美满。
“你看现在的西藏,城市道路越来越宽,路灯越来越亮,南北山越来越绿,八廓古城越来越美,我们的日子就像酥油茶一样香甜。”谈及如今的生活,卓玛仁增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虽然年事已高,但卓玛仁增始终没有停下为群众服务的脚步。在统建社区,她身兼数职,既是147名联户长中的一员,也是社区微网格银龄党员突击队队长,还是社区党员中心户的典型代表。多重身份的背后,是她对基层工作的满腔热忱,是她“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
作为联户长,卓玛仁增对辖区居民的情况了如指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社区活地图”。哪家有老人需要照顾,哪户家庭经济困难,哪户邻里之间有矛盾纠纷,她都一清二楚。每天清晨,卓玛仁增都会沿着社区的小路散步,看似悠闲的举动,实则是在“巡查”。看到小区里的路灯坏了,她会第一时间联系社区维修;发现有人乱扔垃圾,她会主动上前劝导;遇到邻里闹别扭,她会耐心调解,直到双方握手言和。
“社区就是我的家,居民就是我的亲人,家里的事、亲人的事,我不能不管。”卓玛仁增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社区里有邻里间发生不愉快时,卓玛仁增一向会主动上门了解情况,一边安抚双方情绪,一边讲道理、摆事实,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朴实的话语化解双方的矛盾。事后,居民都对卓玛仁增的调解感激不已,这也促使社区里的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扎根基层诠释党员担当
作为社区微网格银龄党员突击队队长,卓玛仁增更是以身作则,冲在基层工作的第一线。为了改善社区环境,她倡议将每月11日定为社区微网格银龄党员突击队统一行动日,组织党员们一起清理社区卫生死角、修剪绿化带、擦拭公共设施。每次行动,卓玛仁增都带头干活,即使累得腰酸背痛,她也从不抱怨。“我是一名党员,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就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主动加入到社区建设中来,统建社区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整洁,邻里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除了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卓玛仁增还是党的政策“宣传员”。她经常利用社区广场、居民楼道等场所,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向居民们宣讲党的惠民政策、西藏发展的辉煌成就。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把“共产党为什么好、社会主义为什么优”讲得明明白白,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以前我们连饭都吃不饱,现在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享受医保、养老等福利,这些都是党给我们的好处。我们要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卓玛仁增的宣讲接地气、有温度,深受居民们的欢迎。
从14岁参加工作到如今73岁仍坚守基层,卓玛仁增的一生,是与西藏共同成长的一生,是感恩党、跟党走的一生,也是为群众服务的一生。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也成为了西藏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卓玛仁增看来,党的恩情早已深深扎根在她的心中,成为她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