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由受访者提供
8月4日,作为拉萨市城关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海底捞西藏首店,在天海国际广场正式试营业,首日便迎来消费热潮。海底捞落地西藏,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的餐饮业态,更生动诠释了城关区招商引资的显著成效,与西藏“首店经济”政策形成深度共鸣,为拉萨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活力。
开业即火:区位优势与特色服务交织的消费热潮
8月5日16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天海国际广场北楼4楼的海底捞门店,店内已有多人用餐。18时许,用餐高峰到来,等位区座无虚席。海底捞为等位消费者免费提供美甲、手部护理、擦鞋等服务,还准备了免费水果和小吃。消费者杜女士说:“今天体验了美甲和手部护理,美甲款式很多,很受女性欢迎。店门口还设置了儿童游乐区,有工作人员帮忙照看孩子。虽然等位时间比较久,但在拉萨就能享受到海底捞的优质服务,还是很值得!”
海底捞西藏首店地处拉萨核心商圈,周边汇聚了百货、数码、特色餐饮等多元化业态。正值暑期旅游旺季,数据显示,自7月以来,拉萨酒店的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家庭游客占比高达65%。海底捞品牌的入驻,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新选择。
针对高原的独特风貌和顾客的实际需求,海底捞西藏首店精心在等位区和就餐区安排了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并为初次抵达高原的顾客贴心准备了氧气瓶等伴手礼。装修风格上,藏式雕花门头与店内藏式挂画相得益彰,将现代设计与民族美学融为一体。消费者刘先生说:“踏入门店的那一刻,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民族风情,既亲切,又新奇。”
本地化深耕:从员工到菜品的“高原适配”
在各社交平台,“海底捞西藏首店开业”成为同城热门话题,不少网友晒出打卡照片和视频,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门店服务和特色菜品。
海底捞天海国际广场店经理万岭强介绍,门店三分之一的服务人员来自当地,其中20名藏族员工经过严格选拔,前往区外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系统培训,通过“师徒制”一对一指导,不仅熟练掌握了服务标准,更成为汉藏文化交流的桥梁。24岁的日喀则姑娘格桑卓嘎便是其中之一,她笑着说:“这里福利待遇优厚,培训时就感受到公司无微不至的关怀。能在家门口找到这么合适的工作,我特别满足。”
“海底捞品牌对在校大学生提供6.9折优惠。”万岭强告诉记者,“同时,孕妇顾客免排队,店内免费提供宝宝面、蒸蛋等婴幼儿食品。”
在产品层面,门店特别设置了“鲜切明档”,每日精选本地优质牛羊肉进行现场切割。“我们店内所有食材均由海底捞中央厨房统一配送,既确保了品质安全,又保障了食材的新鲜与地道。未来,我们还将推出融合西藏特色的菌汤类锅底等,营养丰富又美味。”万岭强说,后期门店还将开放露台外摆、推出夜宵模式及24小时营业,为顾客打造多元化消费体验。
政策赋能:首店经济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
海底捞入驻西藏,不仅是其企业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更与西藏的“首店经济”政策高度契合。今年1月,西藏九部门联合印发《西藏自治区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聚焦首店首发、新业态培育、消费场景升级等多个领域,旨在培育新的消费动能。海底捞的成功落地,正是这一政策成效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涵盖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领域的众多优质连锁品牌首店陆续进驻拉萨,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也有效推动了城市消费升级和商圈活力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早在2024年,拉萨市投资促进局就专门组织召开协调会,部署洽谈海底捞品牌引进工作。同时,天海集团作为自治区国资委下属国企,对海底捞品牌的入驻非常重视,天海国际广场提供了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和租金优惠政策。
“海底捞也十分看中天海国际广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商圈发展前景。”拉萨市城关区商务局局长周雅丽告诉记者,“为更好回应消费者期待,城关区商务局在施工许可证、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业务办理方面,协调各相关部门为海底捞开辟绿色通道,好让海底捞尽快与西藏消费者见面。”
记者从城关区商务局获悉,2025年上半年,城关区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78个,到位资金达15.9亿元,同比增长35.8%。其中,文化旅游产业项目19个,现代服务业项目59个,成功吸引了海底捞、和悦综合门诊、耘联大数据有限公司、季枫国际酒店、希尔顿欢朋酒店等知名企业落户城关区。周雅丽表示,城关区商务局通过每季度举办银企对接会搭建融资平台、联动商业综合体提供租金优惠等“以商招商”措施、为重点项目设立专项服务组加速落地、盘活存量资源招商等多重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拉萨拥有优越的营商环境,政府部门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万岭强表示,海底捞将充分发挥区域化优势,持续在产品和服务上进行优化,积极推进拓店计划,为更多西藏消费者带来愉悦的消费体验。从汉藏融合的店面环境到本地员工的细致服务,从新鲜食材到特色菜品,海底捞西藏首店正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致力于成为连接汉藏文化的美食桥梁,为拉萨消费市场谱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