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雪域高原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活动,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和旅游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从年接待游客仅千余人次到突破6000万人次,西藏用60年时间就取得了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性成就。
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林芝到阿里,一场场文化盛宴轮番上演,见证着西藏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进藏先遣连纪念馆 阿拖施晓君/摄
庆典盛况:多彩活动展现文化自信
8月20日晚,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雪域欢歌》在西藏大剧院举行。晚会分为3个篇章,上篇《幸福的起点》《踏歌庆贺》《农场五朵金花》等歌舞,展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生动场景;中篇通过情境歌舞《奔跑的高原》、歌曲联唱《家乡美》、配乐讲述《厚爱》,表现了改革开放给雪域高原带来的蓬勃生机;下篇通过《新的征程》《嘎拉村的欢笑》《琴鹤齐鸣》等作品,勾勒出幸福新西藏的美好图景。每一个节目都是西藏当下发展的缩影,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的展望。
晚会导演红涛介绍:“开场歌舞《感谢您·‘图吉切’》选择用藏语中的‘感谢’开篇,既贴合本土文化,又直接传递出各族人民的感恩之情。整台晚会的核心,是用艺术语言讲好西藏60年的发展故事。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非常重要的论述,也是我们创作这台晚会的核心遵循。”在他看来,《雪域欢歌》不仅是一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庆典晚会,更是一次西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与创新实践,承载着引领西藏文艺创作方向的重要意义。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 欧珠次仁/摄
同时,西藏自治区各地市县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8月24日,日喀则市南木林县举办了“珠峰儿女心向党、开放发展谱新篇”文艺汇演。内容包括划牛皮船、风筝制作体验,抱青稞、绑腿跑、拔河等竞技比赛,以及非遗和农畜产品展销会。演出现场,歌曲《美丽中国》《Hello 湘巴》旋律悠扬,表演者唱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对家乡发展的自豪。类乌齐县于8月21日晚在县广场举办锅庄篝火晚会,全县干部职工和当地民众500余人欢聚一堂,在欢歌笑语中共贺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他们身着色彩斑斓的藏装,手拉手围成圆圈,随着悠扬的藏歌旋律,跳起了传统的锅庄舞。
西藏各地还举办了唐卡艺术展、藏医药文化体验、传统藏戏汇演等活动。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延续雪顿节藏戏表演习俗,8月23日至27日在拉萨宗角禄康公园、罗布林卡等地组织举办藏戏展演活动。该活动自2012年开展至今,已举办13年,成为当地具有延续性的文化惠民项目。
布达拉宫广场每天举行的民族歌舞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看,八廓街周边的传统手工艺展示让游客亲身感受西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庆典内容,更让游客深度体验到西藏文化的深厚底蕴。
产业成效:文旅融合造福民生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增长和农牧民增收致富。西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吸引众多农牧民吃上了“旅游饭”。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文化产业产值达111.44亿元,同比增长23.8%;全区现有各类文化企业12942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拥有四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44家。全区现拥有1项世界文化遗产(共3处,均为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鲁朗)、174处A级旅游景区(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5处)、星级宾馆饭店162家、旅行社459家,专职导游2725名。
希夏邦马峰
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肖传江说:“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旅游名县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示范园区、夜间消费集聚区创建完成,红色游、乡村游、边境游、专项游、藏医药游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备受游客青睐。”
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景启说,公司将在提炼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赋予当代表达方式,并将其与公司核心景区特色内容相结合,打造文旅融合体验项目,已推出“文成公主簪花”“牦牛迎宾舞”“林卡体验”等游客深度互动项目。随着入境政策的持续优化,作为“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核心区,阿里冈仁波齐、玛旁雍错入境游业务在2025年快速增长,入境游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将为西藏国际旅游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
以拉萨市波玛村为例,该村打造“德吉藏家”品牌,直接带动200余名当地群众就业,每人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间接带动当地群众500余人受益,每人年均增收1万元左右。
西藏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为旅游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近年来,全区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通过实施“九大工程”等,切实使文化和旅游不断交融,提升旅游的厚度和底蕴。
西藏还重建、扩建了一批红色遗址,新建了一批革命历史纪念馆、党史馆、军史馆及博物馆、展览馆等。截至2024年,全区各类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总数达43个。各地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也成为文旅融合的新名片。
未来展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谈到未来发展规划,肖传江说:“全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持续深挖本地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积极推动全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西藏将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铆足干劲、持续发力。一是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以文化旅游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不断深化八廓古街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扩面提质与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二是用文化支撑旅游高质量发展,让旅游充沛文化之魂。积极推进文艺、文创、非遗进景区,依托酒店、餐饮等行业大力发展演艺经济,培育壮大沉浸式演出、互动式体验等新业态,提升景区景点吸引力,真正做到文化旅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坚持特色高端精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支撑项目。以数字技术为牵引,着力实施数字文化旅游工程,加快推动科技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建设“数智布达拉”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古格文化公园等重大数字文旅项目。
肖传江表示,西藏将不断配套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打造一批旅游名县、精品景区,努力建设文化强区、旅游强区,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文化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和旅游总花费分别增长17%和16%以上,真正把西藏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优势。
西藏大剧院内,晚会《雪域欢歌》落下帷幕,掌声经久不息;南木林县的牛皮船在河面上划出欢快的波纹;类乌齐县的篝火映照着人们喜悦的脸庞。60年沧桑巨变,西藏文旅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亮丽名片。
南迦巴瓦峰 淡漠/摄
“我们愿以连绵的雪山为哈达,诚挚地邀请大家到西藏走一走、看一看。”这片雪域高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讲述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动故事,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编辑:聂茂
校对:谭其露
审核:姚珩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