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无人机实操中。
在拉萨,一家新兴的企业正以独特的模式和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在低空经济领域崭露头角。成立于2025年3月的西藏藏泱阔低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西藏首家将无人机技术培训与社会公益深度融合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该公司依托退役军人专业团队,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低空经济综合平台。并设计专项技能培训班为残疾人和困难户提供免费无人机维修技术培训与就业支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一则视频点燃对无人机的兴趣
“低一点、再低一点。好,转圈。”8月20日,记者来到西藏藏泱阔低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时,边巴次仁正神情专注地和无人机教官一起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教官的双手在遥控器上操控着,边巴次仁的目光则紧紧锁定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时不时提醒几句。
今年51岁的边巴次仁,有着一段令人敬佩的军旅生涯。1992年,他毅然投身军旅,在拉萨服役。1996年,他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优秀的素质,成功考入军事院校,他勤奋学习专业知识,刻苦训练军事技能。1999年,军校毕业后的他来到那曲部队服役。2015年,他选择自主择业。凭借着在部队中培养出的坚韧品质、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领导能力,他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收获人生第一桶金。
2024年,一则“无人机帮助不慎掉入河流的人成功上岸”的视频引起了边巴次仁的注意。看到视频中无人机发挥的关键作用,他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于是开始深入了解无人机作业。他发现无人机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可以渗透到众多行业之中,这瞬间点燃了他对无人机领域的浓厚兴趣。
“今年4月前后,我前往多地进行实地考察。在深圳,无人机的广泛应用让我大开眼界,随处可见无人机的身影,有的在送外卖,也有交警用无人机高效处理交通事务,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我感到无比震撼。我还专程去西安参加了相关的行业交流会。进一步了解到无人机广阔的市场前景,低空经济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无人机领域创业的决心。”边巴次仁回忆道。
随后,边巴次仁迅速行动起来,凭借着多年来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以及对无人机行业的深刻理解,努力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事业平台。2025年3月,西藏藏泱阔低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边巴次仁全力朝着无人机领域的创业目标稳步迈进。
关注特殊群体提供培训就业平台
西藏藏泱阔低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业务模式上实现了从顶端(系统研发、运用)到中间(教育培训)再到底端(售卖、维修、售后)的一体化服务,这是西藏该领域的第一家一体化企业,因此,对工作人员需求量较大。在人员招聘方面,边巴次仁有自己的考量,他关注退役军人与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也重视大学生的培训与就业。
“部分军人在服役期间可能受过伤,导致退役后存在就业困难的情况,而残疾人本身就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因此我主动对接了相关部门,为退役军人与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并为残疾人提供无人机维修等工作岗位,虽然这些岗位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为残疾人提供了凭借技能实现就业的机会。”边巴次仁说。
目前,公司已吸纳4名退役军人与4名残疾人就业。这4名残疾人不仅学历较高,还对无人机领域充满热爱。原本边巴次仁计划将他们送往区外进行培训,但考虑到残疾人出行不便等实际情况,最终决定邀请外地的专业老师到本地为学员们进行培训,学习无人机维修技术。待培训结束后,便能顺利加入公司,成为专业的无人机维修师,负责无人机的日常维护与售后工作。
在公司的无人机维修培训现场,4名残疾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努力开启人生新征程。谈及行业前景,员工格桑丹增表示很喜欢这份工作,“我很兴奋也很期待,能接触到无人机维修这种新技能,感觉每天都很充实。而且每个月能拿到2500元的补贴,这不仅缓解了我的经济压力,也让我更能安心学习。培训结束后,我将在公司担任无人机维修员。”
员工赤列云典、洛松益西和昂旺加措也纷纷表示,公司领导和同事都特别热情,每天上班都开开心心的。三人均打算学好无人机维修技术,再学飞行技术,继续在这个领域发展。
边巴次仁的举措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就业岗位,切实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也有效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这4名残疾人士各有所长,其中一位持有挖掘机证和电工证,一位擅长编程,还有一位自主创业开了一家花店,大家都很优秀,希望公司和他们能一起成长。”边巴次仁说。
平均每年解决100余人就业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西藏藏泱阔低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一支年轻且专业的教练团队,所有教练均持有国家CAC认证证书以及教员证。他们不仅理论知识扎实,实操经验也十分丰富,经常前往当地多所学校担任教练,为学生们传授无人机相关知识与技能。
29岁的许帅鹏来自河南,是公司的一名教官,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主要负责青少年学员的培训工作。许帅鹏介绍道,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在农业、消防、气象等诸多领域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我2014年退伍后在保险公司任职,后来因为这里作为退伍军人示范基地的特殊意义,以及无人机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我怀揣着对新机遇的向往来到了这里。”同样作为公司教官的35岁的其美索朗来自那曲,她也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
为了更好地引领公司发展,边巴次仁始终保持着积极学习的态度。他关注新闻资讯,钻研无人机相关知识,常向其他相关单位请教经验,还养成了经常看书的习惯,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学无止境,年轻人一定要拓宽视野,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就业方向,抓住企业发展机遇,尤其是在政策利好的大环境下。一旦定下目标和方向,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边巴次仁说。
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自主择业开启创业之路,边巴次仁不仅在事业上取得突破,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技术下乡、设备捐赠等形式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025年7月20日,平均每年解决100余人就业,涵盖农牧民、大学生、残疾人和退役军人等群体,为不同人群搭建实现价值的平台。
展望未来,边巴次仁满怀信心,立志让公司成为科技赋能的先锋,以创新驱动发展,用科技服务社会。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度融入低空经济发展格局,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地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