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古道新风

一条自驾路串起的高原美景

2025-10-27 青海日报


9号公路在山间环绕。


环境优美雅致的农庄。


“拉马经济”。刘程锦 王晶 摄

  在西北的广袤大地上,祁连山脉如巨龙横卧,“北驾·祁连”9号公路似灵动的丝带,蜿蜒穿梭于雪山、草原、森林之间,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无数游客探寻高原之美的自驾胜地。

  今年,9号公路成功入选《中国地理杂志》“中国最美自驾线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跻身“2025全国县域自驾游标杆县”榜单。越来越多的游客将9号公路纳入旅游计划,这条“最美公路”正以更亮眼的姿态,成为甘青旅游版图上的“流量密码”,持续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添砖加瓦。

  驰9号公路赏生态美景

  沿着9号公路行进,卓尔山是不容错过的风景。

  秋日的山峰,褪去了盛夏的浓绿,换上了更具层次感的“盛装”:赤色丹霞山体在阳光下愈发厚重沉稳,脚下的草原染上一层温柔的浅黄,与尚未完全褪去的深绿交织成渐变的大地织毯,顺着山势缓缓铺展,一直延伸到天际线,与远处的云影融为一体。

  抬眼远眺,阿咪东索雪山静静矗立。晴空下,峰顶的积雪褪去云雾遮挡,更显莹白耀眼;山腰处的茂密松林依旧凝着浓郁深绿;山脚下,八宝河顺着山谷蜿蜒缠绕,映着两岸秋景缓缓流淌。

  “太美了!之前总听朋友说祁连的风景有多绝,我们特意开车过来,一路穿越祁连9号公路和黑河大峡谷,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一步一景、步步皆画。”来自甘肃兰州的游客李女士举着手机,镜头追着远处雪山与河谷交织的风光,忍不住笑着赞叹,“更惊喜的是沿途的配套设施,观景台不仅视野开阔、可俯瞰全景,还设有专门的停车区域,想停下来拍张照、赏会儿景都特别方便,这趟自驾体验真的超出预期!”

  冰川、丹霞、森林……全长约600公里的“9号公路”沿途分布着11种地貌景观,串联起阿咪东索景区、卓尔山、冰沟丹霞、马蹄寺等12处核心景点,更途经藏、蒙古、裕固等6个民族聚居区,形成“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的独特魅力。

  今年,祁连县积极融入西北大环线、甘青旅游大小环线,依托“9号公路”沿途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丰富文旅活动、提升服务保障等举措,对“9号公路”优化升级,形成全域自驾环线,为祁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月至9月,全县旅游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累计接待游客249.61万人次,同比增长39.97%;旅游综合收入达15.08亿元,同比增长30.3%;其中自驾游客占比高达65%,成为拉动消费的核心引擎。

  如今,这条公路不仅是串联沿线城乡、便利群众出行的交通要道,更成为“祁连之窗”——透过它,往来者沉浸式领略祁连的自然本真,触摸当地的人文情怀。而它也正让“天境祁连 绿色草原”的名片愈发鲜亮,让更多人读懂这片土地的诗意与生机。

  兴“拉马经济”焕发展活力

  开车至八宝镇拉洞村小拉洞口,便能看到有近10匹马正悠然地在伦布夏果景区门口踱步。

  “您好,要体验骑马吗?”游客一来,村民们便热情地上前询问。谈好价格后,他们细心调整马鞍,搀扶游客上马,再牵着缰绳放缓脚步,带着游客开启沉浸式草原骑行。身下的马儿稳步踏过草原,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被秋意晕染出深浅不一的色彩,游客或举着手机记录风光,或迎着风感受草原的辽阔,尽情沉醉在秋日祁连的壮美风光里。

  随着祁连“9号公路”热度攀升,慕名来此游玩的人日渐增多。大家不再满足于下车拍照、远眺风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询问“能不能骑马逛一圈?”“想骑着马感受感受。”拉洞村“两委”敏锐捕捉到这一需求后,与伦布夏果景区对接,以合作模式共同发展“拉马经济”——既为景区补充特色体验项目、丰富游客玩法,也为村里的农牧民开辟了增收新路子。

  “今年,我们村有49户人家参与‘拉马经济’,大伙儿都想借着这股旅游热多挣点。”拉洞村村民白占林轻轻拍着身旁马儿的鬃毛笑道。旺季时,他每天7时就到景区,先给马梳理鬃毛、检查马鞍,再陪游客逛草原,直到晚上才收工。“虽然累点,但平均一天能有500元左右的收入,值!”算起收成,他眼里满是笑意,“单说‘拉马经济’,今年旺季我家就挣了3万元。守着家门口的公路和景区,牵着马就能挣钱,这都是公路旅游给咱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马队纳入景区统一管理范畴后,我们给每一匹马都购买了保险,打消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同时组织他们参加培训,从基础的游客接待礼仪、安全骑行讲解,到应急情况处理等,每一项内容都紧扣实际服务需求。”伦布夏果旅游景区副总经理韩良志介绍。

  草原上,游客不仅把祁连的壮美风光装进镜头,更将这份独特体验化作口碑,吸引更多人循着“9号公路”而来。村民也从最初“靠天吃饭”的农牧生活,走向“靠路兴业、靠景增收”的新日子。

  以多元业态筑产业根基

  “今年游客比以往更多了。”走进祁连县八宝镇拉洞村草帽哥山水农庄,正计划拆除老房、扩大住宿规模的农庄老板马成祥,热情招呼大伙进屋。

  环视一周,几座木质小屋映入眼帘,原木色外观透着古香古色的韵味;屋前精心布置的花园里,鹅黄、橘红、烟紫的花儿开得灿烂,绿叶繁茂的树木点缀其间,满是生机;一条砖石铺就的小径延伸向小屋门廊,周围树木葱郁,整体环境清幽雅致。

  “从2017年开始,我就在当地做旅游向导服务,那时常有游客提出想体验乡村生活,跟家人商量后我们就开了这家农庄。”马成祥说,“特别是今年9号公路进一步打造后,农庄在青阳沟旅游公路旁,是游客前往周边景点的必经之路。今年旺季,近20间客房天天满房,想来入住必须提前预约。”他笑着补充,农庄今年纯收入能有8万至10万元。

  “9号公路”催生的商机,不仅让沿线农家乐扩大规模,还凭借强大吸引力,让在外打拼的游子选择回乡创业——扎麻什乡鸽子洞村村民赵福祥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7月,赵福祥看准“9号公路”带火的周边经济,原本在海东市开饭馆的他,果断回乡,在黑河第一湾旁承包了地盘子村集体经济农家院,主打当地特色美食。

  “多亏了这条‘黄金通道’,你看这游客量,根本忙不过来。”刚安排好一桌客人,赵福祥兜里的手机又响了,是预订晚餐的电话。他一边应着“好嘞,烤羊排给您留着,套餐里还有本地野菜”,一边朝后厨喊“再加两套餐具”。

  不远处,几位来自甘肃的自驾游客刚放下行李,就被周边景色吸引,商量着去黑河第一湾打卡。傍晚时分,窑味烤全羊外皮金黄酥脆,一撕开便嗞嗞冒油;烤土鸡裹着秘制香料,香气直往鼻尖钻;黄蘑菇炒肉更是鲜掉眉毛,每一口都透着高原食材的本味……这些地道的祁连味道一一端上桌,游客吃得满嘴留香,连说“下次还来”。

  此时,院子门口已经停了四五辆外省牌照的车。说话间,又有几人走来,赵福祥赶紧迎上去:“几位有预订吗?想吃点什么?”院外,“9号公路”上不时有车辆驶过,载着游人奔向祁连的绝美风光。“9号公路”带动的多元业态,正不断夯实祁连文旅产业根基,让这片高原土地的旅游活力持续释放。

  记者手记:一路风光一路新

  秋日,驱车行驶在“北驾·祁连”9号公路,风裹着草原的干爽气息扑进车窗,丹霞染赤、草原鎏金,视线所及皆是流动的秋景,随手一拍都是壁纸级风光。

  这抹动人景色的背后,是“北驾·祁连”9号公路的独特价值——它不仅是串联11种地貌、12处景点的“中国最美自驾线路”,更像一把钥匙,撬开了祁连发展的新空间,既激活沉睡的山水资源、带火当地旅游,更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生活轨迹与精神状态。

  从前,山高路远的闭塞困住了视野,村民多是守着“一亩三分地”或放牧为生,对外界鲜少主动交流。如今,公路像一条纽带,打开了受限的发展机会。田地里干农活的村民,见了游客会主动放下农具,热络地推荐附近的特色餐馆、热门景点。这份熟稔与热忱,离不开当地干部对“9号公路”IP的精心培育——“家门口的美景”成了大家“靠景迎客”的底气,更重要的是,村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9号公路,不再仅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活力奔涌的发展动脉。祁连正以路为笔,在高原大地上描绘着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