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旁的“妈妈树”非遗工坊,一群“织女”正在忙着赶制浙江的“妮热”产品订单,有的在盘线团,有的在经线,有的在织毯……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赶制浙江订单非遗“妮热”系列产品。李向雨 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盘线图。李向雨 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赶制浙江订单非遗“妮热”系列产品。李向雨 摄
在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的时代浪潮中,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妈妈树”非遗工坊自2020年6月成立以来,依托“政府+社区+企业+专家+妇女”的协同模式,凭借甘孜州非遗代表性项目“妮热”(羊毛被毯)技艺与植物染技法,走出了一条“非遗保护传承、女性赋能、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特色之路,成为理塘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闪亮名片。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赶制浙江订单非遗“妮热”系列产品。李向雨 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对非遗“妮热”抱枕系列产品销售浙江之前进行最后细节检查。李向雨 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对非遗“妮热”抱枕系列产品销售浙江之前进行最后细节检查。李向雨 摄
“妮热”是理塘县传统纺织手工艺,汉语意为“羊毛被毯”,是雪域高原藏族群众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其制作需经过捻线、染色、编织等繁复工序,是理塘妇女掌握最普遍、技术最成熟的非遗手工技艺之一。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对非遗“妮热”抱枕系列产品销售浙江之前进行最后细节检查。李向雨 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整理经线。李向雨 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盘线图。李向雨 摄
近年来,“妈妈树”非遗工坊团队将“妮热”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已开发出背包、靠垫、挂毯、挂画等10余系列产品,并创新融入时装、家居等现代生活场景,让濒危老手艺焕发新活力,产品远销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等10余个国家。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赶制浙江订单非遗“妮热”系列产品。李向雨 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赶制浙江订单非遗“妮热”系列产品。李向雨 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对非遗“妮热”抱枕系列产品销售浙江之前进行最后细节检查。李向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