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和美藏寨

那曲市色尼区:从“朝阳”到“夕阳”的幸福印记

2025-08-25 中国西藏新闻网

  从孩子们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启蒙学习,到青年在奋斗中绽放芳华,再到老人在暖阳下安享晚年,每一个生命阶段的“小确幸”,都串联成了西藏民生改善的“大图景”。

  近日,记者来到那曲市色尼区那曲镇的各个角落,循着一个个普通色尼人的生活瞬间,感受这里从“朝阳”到“夕阳”的幸福印记。

  走进色尼区第五幼儿园,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映入眼帘,教室里传来一阵阵儿歌声。小班学生达瓦措姆正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表演节目,脸上带着笑意,眼里充满清澈。在攀爬架上玩耍,在操场上荡秋千,在食堂里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孩子们的童年格外美好。

  曾经,色尼区的孩子们大多在牧场里“摸爬滚打”。如今,标准化的教室、专业的幼师团队、营养搭配的三餐,成了孩子们的日常。

  过去5年,色尼区投入1.2亿元改善学前教育条件,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8所,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保教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孩子们正享受着越来越完善的教育保障。位于南部新区的色尼区第三中学,经过改扩建,校园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初一学生旭努洛追一入学就加入了学校的话剧社,经常与同学们一起排练、演出关于牧区生活变化的小剧目。她说:“我们不仅能在舒适的环境下专心学习,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些经历,开阔我们的眼界,也锻炼了表达、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记者从色尼区教育局了解到,色尼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农牧民子女上学享受“三包”政策,还有专项助学金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阶段。

  教育铺就成长路,就业打开幸福门。在色尼区就业服务中心,年轻人毕业后能通过技能培训、招聘会找到心仪的工作。曾经,牧区青年就业多局限于传统行业,如今,电商、文旅、现代农牧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让他们有了更多选择。

  拉古,家乡位于色尼区那么切乡,毕业于西藏大学。他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艺的追求,在完成学业后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目前正深耕文艺教育与文化传播领域。他说:“我这些年深入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更加体会到了家乡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只要努力拼搏,处处都是成就梦想的舞台。”

  近年来,色尼区依托特色产业发展,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2万个,建立起培训——就业——跟踪的“全链条”服务机制。

  岁月流转,幸福延续到晚年。在色尼区日间照料中心,78岁的格桑老人正和老伙伴们打藏牌,护士们定时为他们量血压、监测健康情况。曾经,牧区老人养老多靠子女照料。如今,照料中心提供免费的餐饮、医疗护理和文化娱乐服务,每天的锅庄更是老人们最期待的时刻。

  格桑老人说:“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真切体会到了旧社会的苦与新社会的甜。打心眼里感谢党,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

  行走在色尼区那曲镇,一幅跨越人生四季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从校园的“一砖一瓦”,到职场的“一技之长”,再到晚年的“一颦一笑”,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幸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藏在每个人生阶段的鲜活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