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人民始终在不懈探索与追求,坚持将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确保发挥兜底保障和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撑调节作用。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在世界屋脊之上,一项宏伟的世纪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以下简称雅下水电工程)正从蓝图变为现实。这不仅是中国能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一项将对全球气候行动和区域共同繁荣产生深远影响的壮举。
能源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引擎”
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穿越地球上最长和最陡峭的峡谷,拥有亚洲最丰富的未开发水资源。雅下水电工程所处位置河段落差大,是全球罕见的“水能宝库”。雅下水电开发历经数十年深入研究,充分考虑区域地质环境,开发方案已规避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流域重大地质灾害链,并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最大限度保护原始生态系统。工程将遵循中国行业最高标准,通过生态补偿、植被恢复等措施,形成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修复方案,为未来的工程提供系统性参考。
作为全球瞩目的超级能源工程之一,雅下水电工程总投资预计超过1.2万亿元,规划装机容量高达7000万至8100万千瓦,相当于3座三峡水电站、5座白鹤滩水电站的规模。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可提供近3000亿千瓦时的清洁、可再生、零碳电力,足以满足逾3亿人年度用电需求,从而有效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对中国推进“双碳”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力世界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还将带动周边地区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形成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格局,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跨国生态共管与气候适应的示范走廊
作为一条流经多国的国际河流,雅鲁藏布江的开发利用备受下游国家关注。雅下水电工程通过主动对接《1997年〈国际水道非航行用途法公约〉》“合理公平利用”与“无重大损害”两项核心原则向加入该公约的孟加拉国以及印度,亮出一种“积极、自愿遵约”姿态,为未来缔结更具约束力的流域协定奠定法律信任基础。中国明确表示,雅下水电工程不消耗水资源,只是利用水的势能发电,不会对下游国家的生态环境、地质结构和水资源权益造成不良影响。相反,工程的水库将发挥巨大的调节作用,通过“雨季蓄洪、旱期放水”,使得径流在年内的分配更加均匀,帮助下游防洪减灾。
中国始终以透明负责的方式管理跨境河流开发,积极寻求与周边国家的多边合作,已与周边国际河流流域国家签署了多个双边水资源治理条约及协议,并建立了10多个以合作开发、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国家间跨境流域治理机构。日前举行的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中提及,双方同意继续推动跨境河流合作,加强防灾减灾合作,造福流域人民。这展示了中国与邻为善、合作共赢的诚意,致力于将这一超级工程转化为区域合作的新典范。
共享繁荣的区域新纽带
雅下水电工程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这将为南亚地区的能源安全和清洁能源输送带来连续不断的福祉。目前南亚电力市场仍以高成本煤电为主,印度东北部在雨季之外需要靠着尼泊尔、不丹这两国的水电补充供应,来自雪域高原的清洁能源可为南亚补足枯水期电力缺口、降低化石能源依赖。
雅下水电工程还为中国与南亚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合作机遇,推动整个南亚区域的电力共享与绿色金融合作。通过长期购电协议等模式,可以系统降低当地的用电成本,并带动输电、设备制造、金融服务等全链条合作,吸引超百亿美元的输变电和储能投资,成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支点。
雅下水电工程是一项利泽千秋的伟大事业。它不仅是中国迈向绿色未来的坚定一步,更是以实际行动推动区域乃至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生动例证。通过合作与共享,这条奔腾不息的“天河”正化为一座友谊的桥梁,承载着流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中国西藏网 文/巫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