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标志着西藏的和平解放,自此西藏人民永远脱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平等友爱合作的大家庭中,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这段历史离我们有些遥远,但又深刻影响着我们所身处的西藏,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
图为西藏博物馆内《十七条协议》签订蜡像 摄影:赵振宇
在西藏博物馆内,《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用一组大型浮雕墙,向到访参观的游客展现了一个个影响西藏的历史时刻,唐蕃会盟、凉州会谈、金瓶掣签、江孜抗英、签订《十七条协议》……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以和平解放为起点,西藏实现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沧桑巨变。
图为西藏博物馆《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浮雕墙 摄影:赵振宇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藏族主要聚居区之一。西藏和平解放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英国,以及印度都有插手西藏事务。《十七条协议》第一条即写道“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强调了驱逐帝国主义势力,恢复西藏主权问题。和平解放西藏,驱除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和西藏少数反动上层想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和统一,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为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而战斗不息的结果。
图为西藏博物馆内展出的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进驻拉萨。拉萨各族各界热烈欢迎解放军入城 翻拍:赵振宇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是西藏发展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但如果没有西藏和平解放的序幕,也就没有后来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十七条协议》明确:“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强迫。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时,得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的方法解决之。”和平解放后,西藏广大人民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许多中上层的开明人士也认识到,如不改革旧制度,西藏民族断无繁荣昌盛可能。但西藏反动上层企图永远保持封建农奴制,蓄意破坏《十七条协议》,策划一系列分裂祖国的活动,最终于1959年3月10日发动全面武装叛乱。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人民一道坚决平息了叛乱,并决定在西藏进行一场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运动。民主改革是西藏社会进步和人权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变革,使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多方面实现了翻身解放,有效促进了西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西藏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
图为西藏博物馆展出雕塑,展现了西藏民主改革前农奴需要承担的沉重赋税 摄影:赵振宇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第一次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选举产生西藏各级人民政权,一大批翻身农奴和奴隶担任各级领导职务。1965年8月,西藏县乡选举工作完成。9月,西藏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开幕,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实施,通过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图为西藏博物馆内展现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照片 摄影:赵振宇
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里,西藏或许还是落后于全国发展的。我们不能不承认曾经的落后,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夸赞当下的发展。2025年第一季度,西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7.21亿元,同比增长7.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西藏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八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粗暴践踏人的尊严,到实现人人充分享有人权;从占总人口95%的农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到2012年起西藏在全国率先实行15年公费教育,2020年西藏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达到11019人;从曾经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到2019年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4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5%以上。一项项真实的数据,一项项发生在身边的实例,如今西藏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十七条协议》打下的良好基础。
图为游客在西藏博物馆参观 摄影:赵振宇
74年后的今天,西藏即将迎来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不妨让我们在《十七条协议》签订纪念日,重新回顾下它的历史意义,更好地理解当下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