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萨班论坛

西藏观察|我们为什么要紧抓教育“三包”?

2025-05-16 中国西藏网


图为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完全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在上体育课(2025年3月摄) 摄影:边子捷

  近日,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公布数据显示,从今年秋季学期起,西藏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经费年生均补助标准将在2024年基础上再提高80元,达到5700元(含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经费1000元),2025年受益学生达72.61万人。迄今为止,这已经是第22次提升教育“三包”补助标准,全域覆盖从学前到高中的15年。

  站在中国教育强国的新坐标,我们更需要深刻认识到这项民生工程的伟大之处。作为党中央关心支持西藏,对西藏教育实施的一项特殊优惠政策,教育“三包”政策自1985年实施以来,受益对象不断增加,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经费标准不断提高,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让西藏越来越多的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可以说,“三包”政策不仅是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奠基石”,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连心桥”,有力促进了西藏教育公平,推动西藏与全国各地一道步入教育现代化快车道。

  教育“三包”政策拉平了高原教育起跑线。在和平解放前,西藏几乎没有一所正规的现代化学校,教育被视作一种由寺院和贵族所垄断的特权。曾几何时,西藏基础教育受自然环境恶劣、人才资源匮乏等因素影响,远远落后于同时期国内其他省区市教育的发展。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在国家的多项优惠政策和各省市的大力支援之下稳步发展,逐步摆脱了教育落后的局面。特别是“三包”政策通过财政全额拨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权。从和平解放前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到2024年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西藏所有的孩子都拥有同一片蓝天,也走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仅是一句承诺,更是西藏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见证。

  教育“三包”提供的不仅是平等的就学机会,更创造了孩子们茁壮成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最冷时可达零下30摄氏度的那曲,自2011年起实施了玻璃暖廊项目,孩子们可以无惧冰雪寒风在四季如春的暖廊内学习生活、运动玩耍、种植花草树木;阿里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推进营养餐采购项目,购入酸奶、坚果、水果等其他膳食,深入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持续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这样的举措,无一不聚焦并解决西藏群众在教育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

  “三包”政策实施40年来,得益于投入保障的有力高效,西藏教育事业多点开花、蒸蒸日上。在巩固基本均衡发展成果上,西藏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因校制宜打造美育特色课程;借助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共享名校教育资源;实施国家专项计划、重点高校专项招生、农村专项计划……更为可贵的是,“三包”政策还与“组团式”援藏形成合力,协同护航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

  改变西藏面貌,根本要靠教育。教育“三包”政策关系着教育公平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在解决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人心、人才问题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紧抓教育“三包”,就是紧抓西藏未来的希望。今天,在一幕幕教育新景中,我们看到西藏教育实现了从满足基本需求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看到更多各族群众通过接受教育走上现代化的幸福之路,更看到“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源源不竭动力。(中国西藏网 文/边子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