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萨班论坛

往事越千年 当知向而行
——读《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有感

2025-04-24 中国西藏网

  “波澜壮阔”意指水面辽阔、气势恢宏之景。当这一词语跃然于《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中时,它为我们徐徐展开的是西藏人权发展史上那风云激荡、恢弘壮阔的历史画卷。 

  法典阴影:历史苦难的不灭印记 

  茶马古道铃声悠扬,丝绸与氆氇交织,相映成趣,共同谱写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华美篇章。然而,在这文明交融的历史岁月中,潜藏着的不公与苦难却也被历史铭记。为满足统治者需求,一系列法典应运而生,并以文字的形式被确立、颁布。其中,《十三法典》更是实施至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时才被废除。当我们再回首,虽感慨于千年前吐蕃的文明史中法治史不曾缺席,但也会感慨,这些法典的诞生却“合法”地加深了社会的苦难,给底层社会套上了更牢固的枷锁——法典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视上等人命贵如金,下等人命如草芥。

  爱泼斯坦的西藏实录苦难与新生 

  一位叫扎西的农奴向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倾诉了他的遭遇:1958年被人诬陷偷了麦子,他被打得浑身是伤后关进监狱,数日不给饭吃。在坚称未曾偷窃的情况下,扎西的左腿膝盖下的跟腱竟被挑断。 

  爱泼斯坦听完扎西讲述,用白描的手法记录下扎西的故事。1955年、1965年和1976年,爱泼斯坦三次进藏,用他的笔描述了西藏的苦难与新生。他记录了被挖去双眼的索南次仁的故事、被砍掉右脚并看着自己的右脚被放到油锅里的次旺的故事、险些被活埋但侥幸逃脱的扎西达瓦的故事......每一个用酷刑处罚农奴的农奴主(领主)都不会受到责罚,他们的处罚行为是受法律”保护的,是被统治者默许的。 

  这些叫扎西、次仁、索朗的苦难者的名字中蕴含着吉祥、长寿、福气等美好寓意,但他们的人生却与这些寓意背道而驰。 

  值得庆幸的是,那些还能向爱泼斯坦讲述故事的人,其人生已发生转向。扎西在人民解放军的帮助下改善了生活;次旺被招工成为农场工人;年轻的扎西达瓦成长为一名教师——我们在爱泼斯坦的文字中还“遇见”了数位如扎西达瓦般找到更宽阔舞台的年轻人:接受爱泼斯坦采访时,曾经的奴隶卓嘎,已是西藏自治区卫生系统的干部;和卓嘎出身类似的巴坚也已是拉萨第一小学的教师;次仁平措自8岁起就在日喀则附近的一个庄园中给管家做家奴,25岁时他成长为拉萨的一名警察......爱泼斯坦用近百人的口述实录记载了一段段鲜活的历史,而历史也记住了爱泼斯坦的名字,使他成为了西藏社会发展的见证人、记录者。 

  时代新篇:美好生活中对理解的期待 

  今天,我们在新时代航向中越关山、揽星河,一路乘风破浪,高原天堑早已换为坦途,西藏群众的生活充满了精彩与希望。

  作为一名普通的藏族女性,我已荣获博士学位,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与家人、友人及同行们共同书写着高原地区发展的新篇章。我常想,历史长河中那无数个扎西(吉祥),次仁(长寿),德吉(幸福)如活在当下,他们名字中期盼的愿望定是能映照他们的人生,他们的孩子也定能和我们并肩站立共建美好生活。 

  如今,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如发布白皮书等,向外界传达西藏的发展与变迁,以期获得更广泛的理解与共鸣。然而,我们常常遭遇一些“视而不见”,我们的努力始终无法博得“非议者”的认同,鲜有以“客观”自居的西方媒体以公正的态度,主动记录高原地区的变迁,更不用说承认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发展成就。这些媒体往往带有偏见,以冷漠甚至嘲讽的态度对待西藏的发展,期望其停滞不前,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静止的展示品,供人观赏、研究而不追求进步。 

  这个春天,家乡的桃花又是一片绚烂。我轻触手机屏幕,将这份白皮书保存下来,自豪地向世界宣告,历经沧桑,我们已步入一个最好的时代。(中国西藏网 文/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