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传佛教典藏在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最著名的就是康熙八年,费时两年做成的甘珠尔经,也就是《龙藏经》。历史上相传,亲眼看见“龙藏经”者,能得七世福报。
这套藏文《龙藏经》是现存写造时间最早、卷帙最庞大、装帧最富丽的藏传佛教法宝。由171名僧人用泥金抄写,是清朝第一部重修的佛经。当时使用金箔逾37万两银,金粉近1800两,共分108函、总计10万页经文。称得上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图片来自网络)
《龙藏经》盛名远播,不管从历史、文物自身质量及珍贵稀有性,都堪称稀世珍宝,深受宗教、学术团体重视。台北故宫用了10年时间,于2011年初出版了《龙藏经》的复制印本,每套定价188万元新台币。图为游客在参观展出《龙藏经》。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一些清代时期达赖、班禅敬献给中央政府的礼品。这些礼品不仅是西藏宗教艺术品中的精华,也见证着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建立的持久主属关系。图为六世班禅贡品内填珐琅嵌宝石盖罐。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第五世班禅罗桑益西被康熙帝正式册封为“班臣额尔德尼”(后转写为班禅额尔德尼),确立其与达赖相等的大活佛地位。自此,清朝中央政府正式确立了达赖、班禅在西藏的宗教地位,以后历世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和地位,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才得以确认,成为一项历史定制。图为六世班禅贡品嘎布拉念珠。
清雍正初年,开始规定达赖、班禅分两班隔年轮流遣使进贡,后又改为各隔两年派使进贡一次。遇有朝廷庆典、皇帝万寿等节日,还要特别呈进丹书克及贺礼。这种敬献礼品的方式增进了西藏上层人士与中央朝廷的感情和对国家的认同感,密切了君臣关系。图为九世班禅贡品蜜蜡数珠。
西藏宗教领袖们所进贡贡物皆为当地土特产,有五色哈达、银曼达、七珍八宝、八吉祥、佛像、金字经、银塔、银轮、杵、瓶、红花诸物等。图为五世达赖喇嘛贡品扎嘛噜手鼓。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五世达赖喇嘛晋京献给顺治皇帝的贡品“金嵌松石珊瑚坛城”和“扎嘛噜手鼓”等精致罕见的佛教法器。图为金嵌松石珊瑚坛城。(中国西藏网 文/郎宁 部分图片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