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法治

警营师徒情 国门薪火传

2025-09-17 西藏商报


拉萨边检站执勤一队民警 扎西卓玛(右一)。文/图 通讯员 王亚玲 记者 张雪芳

  在警营这片特殊的“课堂”里,没有黑板与粉笔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响,却有国门下脚步的铿锵回响;没有课本教案的整齐堆叠,却有边检业务知识的代代传承。拉萨边检站的“师父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岗位上,将国门一线的经验淬炼成“绝学秘笈”。在查验台前、验证章下,他们为新警们铺就了一条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成长之路。让我们一同走进拉萨边检站,感受这份特殊的师徒情谊。

  多一分观察

  那是个繁忙的勤务现场,拉萨边检站出境大厅内的旅客络绎不绝。“面对排起的长队,我加快查验速度,在查验完一名旅客后归还证件时,我的师父突然拉住我的手,向旅客询问她的小孩时,我才注意到旅客身上背着一个粉色的小书包。”拉萨边检站执勤一队民警邱惠荟说,当师父这样询问时,旅客才反应过来,自己忘记带小孩了。

  随后,这位旅客急忙返回去找孩子。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带着孩子重新来到了通道前。事后,师父刘敏语重心长地说:“在执勤现场,一定要多一分观察。”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对师父心生佩服,若未发现家长身上带的书包这个细节,孩子与家长可能会走散,家长肯定会非常着急。”邱惠荟说,从这之后,师父的这句话时刻警醒着自己。作为国门卫士,肩负的不仅是护航口岸安全顺畅,更是“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按自己的步骤走

  “十几年来,我的师父次西拉姆深耕前台一线。在我学习一线执勤业务时,师父经常在旁边提醒我‘想好要做的事,按自己的步骤做,别被其他人和事影响’。”拉萨边检站执勤二队民警珠央说。

  次西拉姆告诉珠央:“坐在验证台上,要想好自己要做的事,并且在工作中要慢慢形成自己的查验习惯,做到任何时候都不被外界因素影响,这样才能保证查验准确无误。”在这句话的影响下,珠央迅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要有自己的准则。

  “这句话也深深影响着我的日常生活,在迷茫和焦虑的时候,只要想起这句话,就能帮我找到方向,有条不紊地走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珠央说。

  证件说话

  “别光用机器扫,要让证件说话。”初到队里时,师父蒋伟的这句叮嘱常让扎西卓玛感到困惑。“有一次,我在查验一本尼泊尔证件时,有个细节没注意。一旁的师父发现后连忙指导,并接过证件给我一一讲解,还着重强调‘查验证件,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拉萨边检站执勤一队民警扎西卓玛说。

  后来每次核验证件时,发现类似的情况,扎西卓玛都会想起师父教的方法,按他教的步骤认真仔细核验。“如今我成了别人的师父,我桌上总摆两本手册:左边是工作指南,右边是师父泛黄的记事本,上面记录了师父总结的各种工作方法技巧。”扎西卓玛说,前段时间上勤时,徒弟李静发现一本护照存在异常,经认真核对后果然找到了端倪。事后,她翻开工作手册,把这次工作经历作为新案例添加了进去。

  师父的“笨办法”

  初到拉萨边检站政治处时,民警旦增旺堆对公文写作毫无头绪。首份通知被师父赵震彪改得“满江红”,他耐心教导:“公文不是作文,不能靠灵感。”

  “那天下午,师父从划重点、找差异、构框架等方面一点一点引导我。他告诉我,模板是‘形’,政策思维才是‘魂’,文章写得再漂亮也是空的。”旦增旺堆说。

  赵震彪常说:“政工人要像老茶树根,默默滋养新芽。”那些红笔圈改的稿纸、深夜的灯光、泛黄笔记本的墨香,早已融入旦增旺堆的职业基因。这种传承没有轰轰烈烈的仪式,只有一代代人用最朴实的“笨办法”,将忠诚与担当写入永不褪色的底稿。

  警徽下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交接,而是把经验炼成火种,让每名同志都能照亮自己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