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镜头,保持不动……”随着一声清脆的快门声,一张清晰的证件照传输到笔记本电脑上。4月16日,来自西藏林芝边境管理支队上察隅边境派出所的“背包民警”,在宁日村群众次旺旺加家中采集证件照。
初春的察隅河谷,冰雪消融,溪流裹挟着暖意蜿蜒而下。平均海拔1900米的西藏察隅县上察隅镇,春意盎然,花香四溢。上察隅边境派出所民警结合宁日村新搬迁群众的办证需求,背上相机、三脚架,为群众上门采集证件照和基础信息。
“一个民警多翻一座山,一村群众就能少翻一座山!”近年来,该所针对辖区各村距离远、交通不便、群众办证流程不熟等实际,将主动发现与精准对接相结合,组织“背包民警”通过走访排查和入户采集信息的方式,实现办证工作从“等诉求、一次办”到“找需求、送便利”的转变,切实优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看这里,小熊猫要变魔术喽!”2025年2月26日,下察隅镇竹巴村顿珠家中,民警谢盛全翻着一本儿童绘本。躺在床上的顿珠,嘴角突然微微上扬,将目光聚焦在绘本上那只“发光的小熊猫”上,等待已久的同事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完成了对顿珠照片信息的采集。
这是谢盛全第三次来到顿珠家中。10岁的顿珠患有脑瘫伴随癫痫、吞咽功能障碍,一直未办理身份证,无法享受残疾人补贴,更难以申请特殊教育。第一次到顿珠家走访的谢盛全,回到派出所后,立即将情况进行了汇报,并在第二天带着证件照采集设备来到顿珠家中。谢盛全和他的同事们不停地寻找方法,结合以往经验,便想出拿一本儿童绘本吸引顿珠注意力,进行抓拍的方法。于是便有了第三次拍摄的经历。
一个月后,顿珠的母亲拉姆,从谢盛全手中接过还带着温度的身份证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笑着、哽咽地说道:“照片……好看!”
“刚下过雨,路很滑,注意安全!”群山环绕的珠联村,散落着少数几户未连通公路的房屋,带队走访的索朗尼玛,在一处布满碎石的陡坡上,叮嘱着身后的民警。
85岁的珠联村卓玛老人,于2025年初来到上察隅镇珠联村居住。由于患有听力障碍,且膝下无儿女,消息获取较为闭塞,身份证件常年未更新,给老人的就医、低保户补助申领带来极大不便。作为珠联村责任民警的教导员索朗尼玛,在走访中了解到卓玛老人情况后,及时组织户籍民警前往老人家中补齐证件信息,并在办理好身份证后,利用走访机会将证件送到老人手中。
“你们把办证窗口搬到了家里,真的太好了。”拄着拐杖的卓玛老人,站在自家房屋的墙角,用大拇指反复抚摸带有防滑纹的证件套,随即扬起手背擦掉眼角皱纹里的泪水,不停地向索朗尼玛一行竖起大拇指。
卓玛老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向民警表示了感谢。与卓玛老人一样,部分群众不能准确区分各职能部门,更不熟悉办证流程,在证件丢失、过期后不能及时换领,给生活带来不便。自从上察隅边境派出所开展上门办证以来,很多人听说了卓玛老人在家中办证的申请,他们在民警定期走访时说出自己的需求。
巴桑的残疾证年审在即,单亲儿童岗嘎拉姆入学体检单送审在即……在所里的“特殊群体服务台账”上,68份待送证件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标注,民警将结合用证需求,利用走访的机会,及时将证件送到群众手中。
“档案已经注册好了!谢谢你们!”当民警再次走访顿珠时,他已经用身份证注册好了残疾人档案。未来,他将在特教学校远程注册学籍,向察隅县残疾人联合会申请辅助器具,生活也将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