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乡村振兴

西藏税务60年书写服务升级新篇章

2025-08-15 西藏商报


普兰县税务干部走进田间地头助力秋收。图由自治区税务局提供

  8月14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税惠雪域六十载 砥砺奋进新征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60年来,西藏税收收入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西藏自治区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扎西平措介绍,60年来,西藏税务部门始终聚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重点从六个方面精准发力、持续攻坚,以扎实举措为雪域高原的发展注入税务动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变化,西藏税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和调整。1994年税制改革,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西藏税务部门积极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企业所得税系列政策,促进经济协调发展。2016年西藏与全国同步全面推开营改增。2018年实行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社会保险费和部分非税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2024年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水资源费改税。截至2025年,由西藏税务部门征收的税种达15种、社保费10种、非税收入含工会经费11种。

  60年来,西藏税收收入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时,税收收入为千万元级。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时,突破2亿元大关。“十三五”时期,全区累计组织税收收入2036.44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6倍;“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平稳增长,累计征收税费收入预计将超过310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将超过1600亿元。随着2020年社会保险费、2022年土地出让金等征收职责先后划归税务部门,西藏税务部门“十四五”期间累计征收社保、非税和其他收入预计将超1500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夯实财力基础。

  1993年,全国税制改革工作会议提出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纳税服务逐步融入税收工作实践。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纳税服务工作规范》,统筹推进并逐步规范纳税服务工作。2009年,西藏各级税务机关陆续成立纳税服务机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在西藏全面建立。2013年起,“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深入高原,各项服务举措扎实落地,服务质效持续提升。2016年,推行“互联网+税务”,网上申报实现线下业务线上办理。2020年,电子税务局“非接触式”办税场景不断拓展,办税缴费成本显著降低。2025年,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惠民利企”的要求,西藏建成覆盖全区的智能服务网络,办税时长压缩20%,效能税务建设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初期,税制结构相对简单。为适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税务总局实行“征收、管理、稽查”三分离的征管模式,实现从管户到管事的跨越。1997年,推行“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2021年,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十四五”期间,推进以发票电子化改革为代表的智慧税务建设。目前,西藏税务系统正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从“管理强基、制度强基、效能强基、数据强基、人才强基”五方面夯实税费征管基础,筑牢税收事业长远发展根基。

  西藏税收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多轮改革。1994年,建成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1997年,自主研发了全区首套税收征管业务单机应用系统,实现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等业务处理功能;2001年,对增值税发票“开票、认证、报税、稽核”实施全链条监管,同年上线税收征管业务互联网应用系统;2013年,上线网上申报系统;2016年,上线覆盖所有税种、支撑在线业务操作的全量业务办理信息系统;2018年,升级为电子税务局,打造“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新模式;2024年,上线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税务局,通过“智能开业”“智能申报”等场景化、智能化功能,进一步优化提升办税缴费便利度。

  60年来,西藏税务部门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锻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截至2025年,全区税务系统16家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涌现出一批“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西藏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先进典型。60年来,西藏税务干部始终坚守在雪域高原,奋斗在壮美西藏,践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使命,服务西藏民族团结和高质量发展,用无限忠诚谱写着生命礼赞,用满腔热血浇铸着雪域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