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在林芝市波密县倾多镇,内蒙古森峰薯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2024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自落户以来,以科学种植破题、以企民联动赋能,不仅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更成为带动群众增收、激活乡村活力的生动实践。
“以前种土豆靠经验,现在跟着企业学技术,产量翻了番!”波密县倾多镇扎西村村民这句朴实的话语,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森峰薯业带来的变化。自落地倾多镇以来,公司先从整合土地资源入手,流转1100余亩土地,打造规模化种植基地,更将“良种先行”作为打开市场的关键。
其培育的“森峰1号”种苗,在云南、贵州、河北等地已实现亩产5000公斤的佳绩。为适配波密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2024年,公司在扎西村20余亩试验田里试种58个品种。经反复筛选,7个主打品种最终脱颖而出,总产量达240万斤。这场历时近一年的“品种突围战”,标志着马铃薯种植在本地实现了从“试种”到“丰产”的跨越,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土地流转有租金,在基地务工有工资,一年下来能多挣好几千元钱!”倾多镇村民的话语,是森峰薯业“企业+农户”模式实效的生动注脚。记者了解到,2024年,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提供务工岗位等方式,带动周边600余名群众增收,人均增收超2000元;农牧民群众累计获得土地流转及务工收入26万余元,户均增收约7000元,全年务工人次突破1000人。
今年的种植季,仅切种环节就吸纳50名群众连续务工20天。从种薯处理到田间管理,每个生产环节都有当地群众忙碌的身影。“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学技术,比外出打工踏实多了。”参与种植的村民扎西表示,这种“不离乡、能增收”的模式,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
在森峰薯业的种植基地,一幅现代农业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播种机精准播撒种薯,叉车高效转运物料,现代化农机的轰鸣声取代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场景。“一台播种机一天能完成20亩地的播种,抵得上20个人的工作量。”公司负责人介绍道。机械化种植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推动当地农业从“传统耕作”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
据了解,森峰薯业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建设配套厂区和研究所,重点发展种苗升级与产品深加工。届时,不仅能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还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波密县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