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寄宿制教育与高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办

2025-10-29 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

  10月27日,“寄宿制教育与高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办。本次会议由电子科技大学主办,吸引了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专家学者参与。

  该研讨会聚焦高原特殊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下的教育可及性与公平性,围绕“中美加寄宿制教育比较研究”“寄宿制教育与高原发展路径”“高原教育的人民性与普及性”三大议题展开,旨在系统研讨寄宿制教育的理论价值与实践经验,探索以教育赋能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案。

  多名与会专家表示,针对青藏高原等地区自然条件艰苦、人口居住分散而导致的就学难题,中国政府在部分学校提供寄宿制服务并实行“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的惠民政策,显著提高了教育可及性和教学质量,为促进高原及民族地区教育公平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拥有40余年教育经验,并曾多次前往西藏走访调研,在寄宿制学校的所见所闻令他印象深刻:校舍条件优越,学生、家长对寄宿服务的选择完全自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和藏语言文字课程同步推进。他表示,在西方国家,寄宿学校往往为富裕阶层子女提供精英教育;中国国家办学体系下的寄宿学校则主要面向普通家庭,尤其维护了高原地区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寄宿制教育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理解。”柯马凯说。

  “西藏地方政府一直在探索适合牧区实际的教育形式,包括马背小学、帐篷小学等。从20世纪80年代国家支持寄宿制教育以来,西藏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结合长期田野调查情况,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副总干事扎洛对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发展寄宿制教育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寄宿制教育西藏的自然特点和经济社会特点,也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扎洛说。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郭小明认为,寄宿制学校在教育体系中具有多重功能,尤其在偏远地区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公平与质量。他指出,应建立科学评估体系,衡量寄宿教育的短期与长期成效,确保资源投入更具可持续性。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授谭美英分享青少年健康发展经验时表示,加中两国青年均面临学业压力大、手机使用过度等共同挑战,并建议从亲密关系、自我鼓励等层面构建支持体系,“寄宿制教育需保障青年与亲友的联结,平衡学业与休闲时间,打造多元包容的社区环境”。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旭东表示,高原寄宿制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关乎社会公平与文化传承;本次研讨会分享了国内外寄宿制教育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将为相关政策的改进优化、高原教育的未来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摄影: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