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雪域高原上的最美邂逅

2023-12-06 西藏日报


图为作者与青年歌唱家张映龙合唱《想家的时候》的场景。李胜财 提供

  印象中,西藏是个神秘且圣洁的地方。有人说,西藏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西藏的山水,西藏的人与事,都让我充满向往。

  十年前,我曾到过一次西藏。不过,那只是“蜻蜓点水”,有点像二师兄“吃人参果”,没尝出是个啥味。

  十年后的2023年,我有幸以援藏干部的身份,再次踏上这块向往已久的土地。兴奋之情,难以自抑。

  援藏目的地是西藏山南。山南素有“藏源之源”之称。西藏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座村庄索卡、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庙桑耶寺和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西藏的诸多第一,都诞生在山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兴奋归兴奋。当真正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后,3600米以上的海拔,还是让不少一同前往的“援友”产生了不适——胸闷气短是常态,失眠惊醒是常事,稍有运动就让人气喘吁吁,甚至因干燥流鼻血。

  但几个星期后,各种症状得到了缓解。日复一日的工作,两点一线的状态,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远在数千公里之外家人朋友的思念,让最初的兴奋化成了漫漫长夜里的孤独。

  有人说,来西藏十天半个月,那是兴奋与朝圣;来西藏一年半载,那是毅力与挑战。不经历,不知此言非虚。

  花开并蒂,湘藏情深。2023年7月30日,随着湖南省文联慰问援藏工作队文艺小分队的到来,让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的所有队员都异常兴奋与激动,给枯燥的援藏生活带来了一丝活力。

  一场雪域高原上的美丽邂逅,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夏义生率领下,30多位来自湖南的书画家、演艺界艺术家齐聚西藏山南,慰问142位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的队员。

  党的光辉照边疆,湖南援藏谱华章。7月30日下午,湖南省慰问团一到山南就马不停蹄地展开了慰问活动。在山南市第三小学的活动室内,一幅幅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在湖南省文联书法家、画家们的笔下挥毫泼就。援藏干部一边醉心欣赏,一边将心中的一句句肺腑之言倾吐,在书法家的笔下飘着墨香,感受着来自家乡的深情慰问。

  对于援藏干部对墨宝的请求,书法家们有求必应。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罗红胜,得知我是一个有着十八载从军经历的老兵,恰巧第二天就是第96个建军节,罗老不假思索,便为我写下了一幅“军人本色”的墨宝。我知道,这是罗老对我从军经历和援藏经历最好的褒奖,这也是我在这雪域高原收到的最好的“八一”节礼物。

  在山南市第三小学活动室里,墨韵飘香。山南大礼堂内,“湘”音绕梁。品着一段段“湘”音满满的相声,听着一曲曲“湘”味满满的小调,这一刻,这一群湖湘儿女,早已忘却了这是远隔万水千山的雪域高原,满身的倦意与高反顿消。

  “对不起!刚才,那几句高音,让我有点懵!”联欢会上,湖南省歌舞剧院青年歌唱家张芝明一曲《幸福中国一起走》刚一结束,现场的工作人员,便迅速递上了氧气瓶。

  “我得现场吸点氧才行!”张芝明一边吸氧,一边向全场的援藏干部深深地鞠躬。“我一直向往西藏,但我真正来到了西藏,才知道缺氧是个啥滋味!你们一上高原就是三年,我必须向你们这群最可爱的人致敬!”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短暂的吸氧过后,张芝明一曲悠扬婉转的《浏阳河》既唱出了湖湘儿女的柔情,更唱出了湖湘儿女们心中的那份坚毅与坚守。在一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里,此刻舞台上的他们,恰似台下这群援藏干部们的一面镜子,既看到了自己,更看到了心中的那份感动与美丽。

  那一刻,他们在舞台上吸氧的样子,真的好美!

  一首首带着浓浓“湘”味的歌曲,唱化了援藏工作队员们内心最柔软的思乡情愫。随着湖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张映龙的一首《想家的时候》,更是将整个慰问演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我可以邀请一名援藏干部与我一起同唱这首歌吗?”唱完一段过后,张映龙老师径直从舞台走了下来。未等我反应过来,张映龙老师的话筒已经递了过来。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不说话,爹娘仿佛走到我身后……”因有多年的从军经历,这首由著名军旅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军旅歌曲,并没有难倒我。

  未曾想到的是,这首平时可以轻松驾驭的歌曲,此刻却唱得十分吃力,还没到副歌的高潮部分,一阵眩晕缺氧让我两眼直冒金星。我只得顺势将话筒递还给了张映龙老师。

  演出结束后,在舞台两侧慰问演出的艺术家们,纷纷吸起了氧气。我知道,他们在为我们呈上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背后,是一场与高反的博弈。

  他们为我们而来,他们为我们而歌,我们一起为西藏而歌。这将是我人生中,在雪域高原上一场最美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