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教学模式将学校与学生家庭创造性地联系到一起,将学校、家长以及教育变成一个有机整体。家庭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则是小学生主要学习场所,将学校与家庭结合开展教育,可以促使小学生向着健康、积极方向不断发展。但是,我们在推进家校共育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家校合作共育的整体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对小学阶段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究十分必要。
一、小学生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双方教育理念不同影响了合作共识。据了解,小学阶段不少学生家长缺乏合作意识,认为自己只需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确保生活富足就可以了,而子女学习则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显而易见,这种观念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家长同样应承担起子女教育的责任。如今,很多家长并未参与到学校教育当中,固执地认为,孩子只要在校园里平平安安,在家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很不错了,很少有家长亲自辅导子女的学习。
(二)、单一化的家校合作模式限制了合作内容。现阶段,在教育部门的倡导之下,各地小学纷纷开展了家校合作,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子女学习状况,教师和家长开展互动交流,讨论促使学生高质量学习的方式方法,快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等。对多数家长而言,子女的成绩最为重要,是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而且还把子女的考试分数高低当作评价教师能力高低的标杆。学生家长之所以对子女学习成绩高度关注,和当前教育以及就业环境密切相关。家长都希望通过家校共育提升子女成绩,从而让子女能够进入更好的初中、高中就学,将来考上好大学。家长过度关注子女学业,普遍围绕着学习成绩进行家校合作共育,限制了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的提升。
针对学校而言,智育以及德育属于重要教育内容,但不少小学都出现重智轻德现象。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将提升学生成绩当作首要目标。出于实际需要,学校开展的一些讲座,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提高家长教育技能以及家长怎样帮助子女培养学习兴趣等方面展开。由于教师与家长的关注失衡,致使学校重智轻德现象十分普遍,进而阻碍了小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的提升。
(三)、家校双方的客观条件制约了合作形式。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结构变得越发复杂,除了存在将父母当作主体的家庭之外,还存在不少留守家庭、重组家庭和隔代家庭。针对留守、重组及隔代家庭学生而言,家庭变化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胆怯、敏感甚至叛逆心理。这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非常希望获得家长的呵护与关心。但是,一些家长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平时忙于工作或家庭琐事,分身乏术,将精力很少放到子女身上,习惯于通过微信或者电话与教师交流,很少亲身参与学校活动。
针对教师而言,平时忙于课堂教学以及班级管理,还需要进行课题研究,其精力几乎都被教育事务占据,很难加入到学校组织的家校活动与家委会工作中。一名教师对应多位家长,很难保证家校共育的实效性,与每位家长单独交流的频次也就相对低了。
二、小学生家校共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合作意识,协调好家校间的合作关系。第一,构建完善的宣传体系。学校需构建自上而下且高效的宣传体系,由专门的领导负责这项事务,借助宣传,增强家长对家校共育工作的了解。同时,需采取不同渠道做好宣传,如利用好学校官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抖音号及校园广播等。另外,各科教师应配合学校向家长传递合作共育相关知识。针对缺乏家校共育经验的教师,学校可组织专门培训,提升教师开展家校共育工作的能力。
第二,强化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意识。家长作为学生监护人及教育主体,需认识到教育除学校之外,还是家庭的责任。针对学生成长以及发展而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至关重要。所以,家长需主动投入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丰富自身的教育知识,从而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同时,要主动参加到家校共育工作中,为学校教育及发展建言献策,通过个人力量对学校活动予以支持,加深家校间的合作关系。
(二)、提升合作能力,丰富家校间的合作内容。第一,提高教师的教育指导能力。学校应积极构建素质过硬、能力强的教师团队,强化家长的指导能力和知识储备。具体而言,学校可设立一些家校共育课程,传授与家校共育有关的理论知识,如家校共育的理论背景、研究成果和发展历程等。同时,可邀请一些有丰富家校共育经验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到学校举办讲座,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提升相关技能。
第二,提高家长的教育辅导能力。学校可聘请一些行业专家以及教育专家到学校开展家长教育讲座,向家长普及相关教育知识,及时解答家长疑惑;还可根据学生具体状况,对家长进行分批指导,进一步提升家长辅导与教育孩子的能力。
(三)、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家校间的合作层次。第一,对网络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家校共育是家校双方进行的互动交流,科技的发展给家长与学校沟通创造了便利条件,网络资源打破了沟通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提升了家校共育效果。家长和教师可运用学校线上平台、qq群以及微信群提升沟通效能。学校可在微信公众号上及时发布近期活动安排、教学计划、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等;各科教师可借助微信群与家长及时沟通、接受反馈及布置作业。
第二,多方面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互动。家校共育不应该局限于校内资源的利用与整合。除本校教师之外,学校可邀请一些行业人员到校授课,分享经验,强化家校共育的整体效果。
三、结语
随着时代发展,家庭作为学生平时生活的重要场所,如今已经变成和学校一样重要的教育主体。家校之间需互相配合,实现优势互补,才能高效完成育人任务。对此,家校双方应增强合作意识、提升合作能力、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层次,共同完善合作机制、强化合作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育人成效,推动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拉萨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