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新校区。
图为西藏大学第六届校园锅庄舞大赛。
图为西藏大学学生入党宣誓。
图为西藏大学“庆七一·颂党恩”歌咏比赛。
图为西藏大学“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 本版图片均由西藏大学党委宣传部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建校68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大学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西藏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内地兄弟高校的无私援助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国家富强办学、为民族振兴育人、为人民幸福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持续发展”的办学思路,在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开创了新局面,探索走出了一条在极具特殊性的高原民族地区兴办现代高等教育的路子,培养了一大批“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西藏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召开党的建设工作专题会,制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实施意见和规范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意见,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在全区高校率先出台二级学院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率先启动对各二级党组织巡察工作。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区党委专项巡视整改以及巡视整改“回头看”和自查自纠专项活动、警示教育常态化,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全体党员“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出台基层党建“1个意见、4个标准、1个体系”,扎实推动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现有基层党支部153个,党员2688人,教职工党员比例达到65.5%,学生党员比例达到15.5%,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自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有效落地,全体党员作风积极转变,纪律规矩意识明显增强,营造了干部廉政、教师廉教、学生廉学的校园政治生态。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推进共青团改革和学生会改革,广大团员青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更加自觉。不断创新离退休工作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广大离退休同志“退休不褪色”,持续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事业,做到了心灵有归属、思想不落伍、作用能发挥。
二、思想政治工作成绩斐然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旗帜鲜明揭批十四世达赖和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全校师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与党中央和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课堂阵地、科研阵地、校园文化活动阵地和网络阵地中的指导地位,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出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意见和加强各类论坛、讲坛、讲座等阵地管理办法,确保了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入选教育部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作用有效发挥,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健全,出台完善学生纪律规定“红五条”、抵御宗教“五个做好”、宿舍“八个严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三、学科竞争实力稳步提升
生态学成功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建设过程中,学校及时成立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建设攻坚指挥部,制订《西藏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围绕“高原科学与技术”“民族优秀文化”两大特色学科群,投入1.5亿余元,建设了高原科技研究中心和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西藏大学珠峰国际高原科学野外观测及医疗救护站、西藏麦地卡国家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等一批高水平学科平台。在全区高校率先获批中国语言文学、民族学、生态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2个二级学科,实现了全区高校博士学位点零突破。硕士学位点建设持续加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18个、二级学科达到57个,另有硕士专业学位类别5个、专业学位领域22个,一级学科较2012年增加10个。
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制订《西藏大学本科教育提升计划》,认真做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评估整改。新增8个本科专业,专业总数达到54个,覆盖10个学科门类,2018年起专科停止招生。推进学分制教育改革,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网络课程引、建、用,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学业预警和帮扶办法、联合培养、第二学位修读等多项措施成效明显,2项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生培养量、质齐升,博士研究生招生从零增至45人,硕士研究生招生从6人增至485人,在校研究生达到1470人,2017年首批自主培养的4名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目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8人。落实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出台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意见,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年均就业率达到89.2%,毕业生品行能力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先后挂牌“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区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与国家开放大学共建西藏分部协议成功签订,远程教育平台实现转型升级,累计培养成人生1.4万人,承接各类培训117期5837人,构建了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
五、师资队伍活力有效激发
召开办学史上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制订2019—2023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大力实施“珠峰学者”人才发展支持计划、“双聘教授”计划、高水平人才团队创新支持计划,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办法,人才制度优势有效发挥。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搭建多层次教师培训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专任教师中,高职比例达到43.4%、硕博士比例达到79.3%,“双百”计划加快实施,全职院士实现零突破,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中组部“千人计划项目”3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人、国家“万人计划”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 4人,2个科研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涌现出“时代楷模”钟扬教授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一支学历、职称、民族结构合理,政治强、业务硬、稳得住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初步建成。
六、服务西藏地方更加主动
按照“瞄准大需求、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争取大项目、多出大成果”的科研工作思路,实施“2011协同创新计划”,成立珠峰研究院、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西藏大学分中心,挂牌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创办学术周、珠峰专业讲坛、双周学术沙龙等系列学术活动。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37项,科研经费达到2亿多元。《西藏大学学报》等3种学术期刊入选国家级核心期刊序列。2018年以来,首次作为主持单位和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项,参与国家重点生命科学研发计划专项1项。积极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启动“一江四河”科考项目,2个对接地方主导产业项目进入实质研究阶段。科研成果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向全区各级政府提供高质量咨询报告19份。《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两万五千颂》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西藏2050》《20世纪西藏美术史》《“菩日文献”精选影印本》等一批成果出版发行。
七、对外合作交流日益密切
抢抓深化对口支援重大机遇,召开6次对口支援及合作建设年度例会,《新一轮高校团队对口支援西藏大学框架协议书》内容有效落实,受援工作迈上新台阶,“医教协同”和“一府两部”共建西藏大学医学院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10+1”对口支援及合作建设良好格局。对口支援高校团队援助各类资金设备1000多万元,接收定向培养硕博士52人,联合申报科研项目23项,联合培养本科生368人。出台《西藏大学“十三五”期间国际(海外)交流合作战略规划》,部门、学院外事工作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接待国际政要和访问团1098人次,选派师生出国(境)访学301人次,接收留学生、港澳台学生167人,聘用外籍教师46人,营造了安全有序的外事工作环境。
八、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把校园文化作为师生共有的精神和灵魂,注重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藏大精神汲取营养和力量,加强思想教育、实践锻炼、文化熏陶、榜样带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师生“做好藏大人、讲好藏大话、办好藏大事”的思想和行动更加自觉。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呈现出校级抓精品、院级抓品牌、班级抓普及三级联动良好态势。社团建设和管理日趋规范,64周年校庆晚会和首部藏大历史舞台剧《格桑花又开》引起热烈反响,“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受到广泛关注,“五下乡”社会实践、校园“三走”、社团游园会、民族团结锅庄舞、书香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教职工文体活动等富有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文化活动,成为校园一道亮丽风景线,校风教风学风为之一新,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九、办学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把部区合建作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机遇,主动代拟《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西藏大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推动“放管服”改革。召开五届一次、二次、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关注学校发展、参与学校建设积极性大幅提高,依法治校水平上了新台阶。办学经费持续增长,2018年达到7.1亿元,总资产达到11.6亿元。推进“十三五”基本建设项目,加快教育城校区规划设计,投入建设经费4.2亿元,不断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至善楼、双语师资培训基地、教学楼、宿舍楼、学生食堂等一批新建、扩建项目相继竣工启用,校舍总建筑面积达到42.8万平方米。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和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净化工程积极推进,冬季实现全面供暖,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荣获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奖项。图书馆环境设施明显改善,各类文献资源稳步递增,在特色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性化服务、功能多元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校园网络提速增容工作持续推进,数字化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校园面貌变化明显,荣获“全国绿色单位”称号。
十、稳定安全目标全面实现
坚决落实党中央和区党委关于维护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紧密结合学校育人实际,形成了全员参与、全员有责的稳定安全工作大格局。每年研究制订校园稳定安全工作总体方案,及时召开稳定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每个敏感节点提前制订稳定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维稳制度有效落实,维稳纪律更加严明,“一统三线”维稳工作模式不断完善,构筑起了综合立体的稳定安全工作防范体系,做到了无缝隙、无盲区、无空白点,实现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稳定发展、事业全面进步的稳定安全工作目标,为全区社会大局实现“三不出”“三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区党委对学校经验做法充分肯定,学校连续6年荣获“拉萨市综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西藏大学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了总遵循、总依据和总方略。
推进新时代学校发展,西藏大学必须把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立德树人的根和魂,坚持党的领导、紧跟核心,这是办好西藏大学最根本的保证。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稳定,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西藏大学的初心所在和使命担当。必须把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矢志不渝的育人追求,坚持政治为先、质量为要,这是西藏大学人才培养的坚定目标。必须把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作为必由之路,坚持突出特色、内涵发展,这是西藏大学实现“弯道超车”的根本路径。必须把立足西藏、服务西藏作为办学宗旨,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这是西藏大学加快实现现代化办学的内生动力。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坚持教师为本、队伍为基,这是西藏大学干事创业的重要支撑。必须把广大师生作为最根本的依靠力量,坚持依靠师生、共同奋斗,这是西藏大学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西藏大学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西藏大学办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具有很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和战略性意义”的殷殷重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教育强区战略,着力形成以建设中国特色、西藏特点、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为主体,以“部区合建”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两翼,以“实施党的建设统领工程,增强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能力和水平;实施思想政治铸魂工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施核心实力提升工程,突出高水平大学的一流标识;实施现代大学治理工程,建强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的保障体系”为四轮的“一体两翼四轮驱动”办学布局,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新时代的教育长征路上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引领全区高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谱写好中国梦的西藏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