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6年建校至今,西藏拉萨市当雄县中学已经走过了33年的春秋。无数教育工作者克服生活条件艰苦与高海拔带来的不适,坚守在这里,传播着知识的种子。多少人眼角爬上细纹,但青春无悔,在这些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无数牧家儿女因为知识改变了命运。
当雄县中学教学楼前的展板上,一张张稚嫩的脸庞青春飞扬,这些都是历年来以优异成绩从当雄县中学考到全国各重点学校的学子们。他们的眼神明媚,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与自信,而这些憧憬与自信,又何尝不是多年来接受教育的结果呢!
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当雄县中学便是60年来西藏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日前,记者采访当雄县中学党总支书记钻珠,与他一起了解当雄县中学的发展与变迁。
牧民思想观念大转变
知识让更多人改变命运
1996年钻珠从西藏大学毕业后,便进入当雄县中学,开始了教书育人的工作生涯。工作23年来,钻珠亲身经历了当雄县中学的发展变化,也见证着西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1996年我刚工作的时候,当雄县中学在读学生加起来不到300人,学校只有27名教师。现在,在读学生已经增加到2164人,教师队伍也壮大到170人。”钻珠说,“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是当雄县牧民思想观念不断改变的结果。”
当雄县是拉萨市唯一的纯牧业县,在思想、经济落后的年代,牦牛、羊群就是群众的全部收入来源。
牛群羊群黑帐篷大草原,这便构成了大部分牧民们简单的一生。
在那个年代,钻珠及其他教师在每次开学前,都要深入牧民家中,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们去学校上学。“放一辈子羊有什么不好?草原上的牧民就是以牛羊为生,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这样的话,钻珠听过不知道多少遍。
“那时候,有的学生上学上到一半就不来了。有的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辍学,有的是因为学不进去又回家放牛放羊了。”钻珠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牧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大转变。看到领居家的孩子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了,每个月收入还很高。这样的例子见得多了,以前思想观念陈旧的一些牧民群众便开始思考,毕竟没有一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渐渐的,主动送孩子来读书的牧民便多了起来。”
如今,每到学校放假与开学的时候,家长们与老师的沟通交流比往日更为密切。“老师,我的孩子这学期学习成绩怎么样?能考上重点高中吗?”“老师,辛苦您多管管我家孩子,他比较调皮。”……一声声老师,代表着当雄县牧民群众们对教育工作者的尊重,也代表着牧民群众们陈旧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
教学环境大改变 德智体美全发展
虽然已到春天,但当雄县的天气还是冷的让人有些发抖。但是进入教学楼内,一股融融暖意便扑面而来,这温暖的室内环境,得益于当雄县地热供暖项目建设。
“2018年,暖气就通到了教室、师生宿舍,到处都很暖和,同时也为老师开展正常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钻珠说,“以前学生早上需要很早到教室来,穿很厚的衣服,而现在在教室只需要穿一件毛衣就可以了。”
暖气通达只是当雄县中学教学环境变迁的一个小方面,建校至今33年的时光中,它从未停止过变化发展的脚步。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句话用来形容当初当雄县孩子们上体育课的情形再合适不过。一片有些倾斜的土地,平整过后铺上小石子、煤灰,学生们的操场便修好了。一到跑步的时候,学生老师都很痛苦,漫天尘土飞扬,孩子们的鞋子裤子都成了黑色。
“那时候喜欢踢足球,下班后几个老师经常约着在操场踢球。可是操场地面都是倾斜的,球踢着踢着就跑偏了。”钻珠笑着说。
2002年,当雄县中学进行了整体搬迁,搬迁过后,学生和老师们告别了煤渣铺就的跑道、破旧的教学楼和落后的教学环境。
以前上学的时候,学生和老师都头疼的事情是什么?自然是擦黑板。粉笔灰四处飞舞,不仅呛人还影响身体健康。如今,当雄县中学配备了先进的触摸式电子白板,免去了擦黑板的苦恼不说,这种更为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更为直观地呈现,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在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大量资金投入下,如今的当雄县中学,占地面积180多亩,不仅有精美高大的教学楼,有漂亮的塑胶跑道,有篮球场足球场,还有供孩子们学习实践的实验楼以及拓展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活动场馆。
历史悠久的“当吉仁”赛马节是当雄县一年一度的盛会,每年盛大的开幕式节目表演中,都会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进行锅庄舞表演。这些孩子便来自当雄县中学。原来,为了更好的传播“锅庄舞”一古老的文化艺术,当雄县中学将其作为学校的文化特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专门印制了“锅庄舞”教材,还将课间操也改为了跳“锅庄舞”。可以想象,一群淳朴的孩子在校园操场上拉着手跳着舞,是多么热闹欢乐的景象。这不仅有利于教导孩子们传承古老的文化艺术,还在孩子们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增加了一抹有趣的色彩。
钻珠介绍,为了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校还建有青少年活动中心。目前学校有舞蹈、音乐、绘画等17个社团,各年级的学生均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入团。除此之外还有室内篮球馆,学校举办活动、文艺演出的时候就在这里进行。
严格落实“三包”政策 让孩子吃得放心吃得营养
午餐时间将近,钻珠提出去学校食堂看看。目前,当雄县中学共有三个食堂,学生分年级前往食堂就餐。“这样方便老师进行管理。”钻珠一边开门一边解释说,“就餐时间以外,我们的食堂全部都是锁着门的,食堂内外还安装了摄像头监控,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
当雄县中学的食堂干净整洁,每张桌子上都整齐地摆放着一个盛着糌粑的小木盒,这是学生的早餐主食。“糌粑是我们藏族的传统食物,而且对身体也很有好处。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早餐要以糌粑为主。”
进入后厨,几位阿佳刚做完饭菜正在休息。厨房内,保温设施、消毒设施一应俱全,地板干净,碗筷摆放整齐。钻珠拿出一本登记册说:“我们每天都会有检查人员登记检查食堂饭菜等各种情况,每天的饭菜都会存有留样,学生的食品安全工作不容忽视,我们不敢掉以轻心。”
自从国家实行学生“三包”政策以来,当雄县中学严格落实政策,严把“三包”经费使用关,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地读书学习。
“以前老当雄县中学也有食堂,可是没有桌椅,学生们只能端着饭菜去教室里吃。现在,不仅有就餐场地,而且饭菜还特别丰盛。每天中午保证六菜一汤,每天菜品都不重样。考虑到学生们下晚自习的时间比较晚,我们还安排了晚自习期间的营养餐,给学生发放牛奶、水果、面包等食品,不能让学生饿着肚子学习。”钻珠说。
和钻珠走在当雄县中学漂亮的操场,钻珠环顾四周,感慨万千。23年来,他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这座学校,将知识的种子传播给无数牧民儿女。看着越来越好的校园,钻珠说:“从1986年至今,当雄县中学走过了33年不平凡的历程。在全体教职工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在西藏牧区教育领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我十分荣幸自己能够见证西藏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并参与其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在西藏牧区教育领域开拓和探索,让更多牧家学子走出草原,迈向更加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