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的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内草木葱茏、一望无垠,微风拂过青翠繁茂的枝叶,宛如层层涌动的绿色波涛。万绿之中,一队“红马甲”格外显眼:护林员边巴正和同事在林间巡查。
“我从2007年就开始在这边种树,学到了很多种树、植保方面的技术,能在家门口就业我很开心。”作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亲历者,边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着林区的一草一木。
雅鲁藏布江是日喀则儿女的母亲河,奔腾的江水穿越千山万壑来到湘巴大地,冲积成一片宽阔平坦的河谷。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构造,这里曾经风沙漫天、草木不生,沙进人退、水土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
“我小时候经常在荒滩上放羊,除了一点点沙棘,几乎没什么其他植物。”回忆起雅江北岸以前的景象,家住南木林县艾玛乡德庆村的护林员西洛感慨不已。
时间来到2002年,山东省潍坊市首批援藏干部抵达南木林县,就发现雅江北岸生态建设对于长远发展的重大意义:这里既是全县农业主产区,又是湘河保持水土的重点区域,更是雅江中游黑颈鹤保护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此,潍坊市援藏干部率先建设了“潍坊林卡”,开启了南木林县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先河。
此后十余年里,援藏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经过持续接力和不懈努力,硬是在砂石遍地的戈壁荒滩上种出一片绿洲,并探索总结出契合高原绿化的“五关六防”和“三大一深”工作法。
2014年,新的绿色发展契机到来,西藏开始实施“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雅江北岸南木林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示范区总规划面积42万亩,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2.4亿元,植树造林3.6万余亩,栽植新疆杨、藏川杨、北京杨、榆树、柳树、沙棘等各类苗木288万余株,同时建成林廊、水渠100公里,形成了集林地、草地、湿地、沙地、耕地于一体的生态建设格局。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生态示范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沙尘暴次数与之前相比减少了三分之一,氧气含量提高5%,空气湿度增加10%。当前,栽植的树木已达十多种,野生动物种群也在不断增加。”南木林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副局长达瓦旦增介绍说。
为保证生态示范区苗木供应,潍坊市援藏工作组先后投入1400万元,建设2座1190亩的苗圃,引进18个树种和37个经济林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据了解,目前苗圃不仅能够满足生态示范区建设需要,还为南北山绿化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江水清澈,候鸟成群,绿树成荫,产业兴盛。“江边种上树后,不但风沙小了,周边的草也多了起来,我再也不用担心羊吃不饱了。”67岁的西洛在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担任护林员已经12年了,对于这片守护着自己家园的“绿色长城”,他既充满感激又饱含深情。现在,他每年可以领到1.3万元岗位补贴,外加每日110元的临时性工资。跟风沙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西洛从没想过晚年生活会如此安逸。
多吉曲塔是护林员之一,巡查完毕的休息间隙,他对记者说:“我的工作主要是浇水、检查病害和防止牲畜啃食树木。现在生态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我对护林员工作更有信心了。”
据了解,在生态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南木林县积极带动当地群众参与建设,累计提供17万余人次短期就业,并组建60人的专业管护队伍,帮助农牧民增收3980余万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群众增收致富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达瓦旦增说,2025年,在南木林县域内投资的防沙治沙项目、草原修复项目、营造林项目已经落地,完成后全县的生态建设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站在雅江之滨、湘河之畔,目光所及之处皆风景,在这片土地上,林木遍地、牧草肥美、农田高产的画卷将愈加壮美,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前景将更加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