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拉萨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拉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标志着拉萨市全面进入“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时期。
会上,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洛色从编制背景、主要内容、特色亮点三方面介绍了《规划》相关情况。《规划》中确定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和具有雪域高原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明确到2035年,拉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6.6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54.92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9674.5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 230.55平方千米。
基于拉萨市自然地理格局,以三条控制线和主体功能区为基础,形成“两屏护一脉,三带聚一心”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保护“一廊两区”的高原特色农牧业生产空间格局,实施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守护“两屏六廊多片”的生态格局,建立以自然保护地为主体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保护体系,保护市域范围内多元多样的自然地貌和生物种群。构建“一心三城四门相映”的市域城镇发展空间结构,推动城镇建设空间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筑牢念青唐古拉山和郭喀拉日居山高原生态屏障。整体提升拉萨河、拉鲁湿地、纳木错等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支持航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县—乡(镇)”三级公共服务体系。重点保障公共滨水空间营造和郊野段山水绿廊建设。严格土地开发强度管控,有序实施土地综合整治。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空间规划处处长胡万宝介绍,《规划》的批复实施是一定时期内拉萨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为更好发挥拉萨市在全区腹心地区的核心地位和辐射引领起重要作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继续支持提升拉萨首府城市功能,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具有雪域高原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拉萨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贾志杰介绍,为打造“具有雪域高原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规划》进行了系统的安排和部署。一是保护独具特色的高原生态。实施拉萨河河谷、念青唐古拉山、水源涵养生态区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推进南北山绿化和水系治理提升,引导自然山水和城市空间融合发展。二是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加强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红色革命遗址、风景名胜区等历史文化空间和自然景观要素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发挥拉萨市资源禀赋优势,彰显拉萨市的自然和文化魅力。三是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鼓励土地节约集约与复合高效利用,盘活低效用地。适度超前布局交通、水利、能源等重要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地区经济和人口承载力。
在构建“一心三城四门相映”的市域城镇空间新格局上,《规划》也明确,将以城关区、堆龙德庆区和经开区、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文创园区四个功能区为城市核心,集聚人口、产业、公共服务等优势资源,提升城市能级与发展带动能力。推动达孜区、林周县、曲水县与城市核心联动发展,依托基础设施衔接与协同布局,加快产业互动协作,建设以拉萨河河谷地带为空间纽带的城乡活力长廊。打造东向墨竹工卡县、南向曲水县、西向尼木县、北向当雄县四大开放门户,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完善城镇服务体系,拓展对外通道建设,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形成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县级城镇网络。
拉萨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赵旭阳表示,《规划》已经明确了拉萨未来城市的空间发展蓝图。下一步,拉萨市自然资源局将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城市“四线”等控制线要求,逐步构建市、县、乡镇三级和总规、详规、专项规划三类的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同时,按照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监测评估预警。“我们将强化规划监督、执法与问责联动,实现各级各类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实施、监管全过程在线管理,逐步构建涵盖全业务、全周期、全链条的国土空间智慧化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我市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赵旭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