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发挥河长制作用 加强城关区拉萨河段生态环境保护

2018-09-21 胡洁 廖贤毅 西藏日报

河长制,是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整合政府各部门力量,负责所辖河流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的一项制度。河长制的全面推行,对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防治河流污染、保护水生态安全提供了条件。拉萨市城关区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在科学保护城关区拉萨河段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明确了管护主体。早在2016年5月,拉萨市在西藏率先推行了河长制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拉萨市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管理机制,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截至2018年5月,全市共设立16名市级河长,143名县级河长,179名乡镇级河长,256名村级河长。各级党委、政府相应建立管理机构,同时由各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并明确河长职责。除此之外,为加强对拉萨河的执法监管,在设置河长的同时,还把各级公安部门相关负责人同时设为辖区河段公安总负责人——警长,采取“河长+警长+公众河长”模式,以扩大河流的管护主体。截至2018年5月,共有12名县区公安局相关领导担任辖区河段公安总负责人,共有137名派出所所长担任辖区河段的公安负责人。拉萨市通过建立“河长+警长”的体制,是对河长制的制度创新,以此建立并完善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促进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的健全。

二是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制定对河长制工作落实监督和考核制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考核方式,在每年年底,按照差异化绩效评价的方法对各级河长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河长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确保河长制落到实处,避免成为“冠名制”。

三是实行一河一策的保护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人、财、物、技术等方面面临的具体困难,助力河长制的全面推行。加大经费投入。自2017年开始,拉萨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推行河长制工作,各县区和各乡镇财政每年分别安排不低于200万元和20万元的经费用于推行河长制工作,并要求在“十三五”期间,每年需增加至少20%的经费。增加人员数量。对拉萨河城关区河段,按照中心城区段每公里1人、中心城镇每2公里1人的原则配备巡河、护河、治河工作人员。截至2018年5月,共配备管护人员2466名,具体负责对河道湖泊的日常管理。加强技术攻关。通过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中水北方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等3家专业机构针对拉萨河地处高原地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到拉萨河流经不同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的特殊情况,开展拉萨河的健康评估,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实现一河一策的工作保护方案。河长制的实施,为拉萨河城关区河段水资源和水域岸线的管理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对城关区拉萨河段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保护好城关区拉萨河段的生态,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拉萨河良好的水体环境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自然生态基础。随着拉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关区的餐饮、旅店、商铺、学校、居民小区等雨后春笋般出现,助推城市的繁荣。同时,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对环境也会产生影响,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垃圾等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环境负担。拉萨市2011年建成了西藏第一座现代污水处理厂,2014年建成了西藏第一座危废处置中心,但对污水和固废的处理能力,相对于内地发达城市来说,总体上还不能满足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需要。在拉萨河城关区河段两岸河堤、河坝的建设中,防洪功能与生态功能兼顾做得不够。防止河水对河岸的侵蚀冲刷以及在雨季时防汛、防洪的功能考虑得比较周到,但对河坝、河堤建设与河道的生态水环境治理与保护还没有做到有机统一。一些人对河长制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保护好水生态是河长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这些现象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拉萨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影响着拉萨河城关区河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在发挥河长制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城关区拉萨河段生态良好。

一要统筹经济建设与水生态保护。高起点规划、超前性布局拉萨的城市建设,在完善原有城市布局的基础上,在柳梧新区、教育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新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市政设施建设、城市数字化建设、城市智慧化建设上要既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又要对滨河地段及河滩湿地予以充分保护,统筹对拉萨河水资源的利用。在截污、控污和治污上,一方面要统筹考虑地下污水管网建设,对餐馆、旅店、商铺、学校、居民小区等产生的污水、垃圾进行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而不能自由排放;另一方面,根据城关区的区域发展和城市功能划分,合理规划、布局、设计并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把拉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拉萨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中去,使城市产生的污水得到无害化排放、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的目标。在对拉萨河城关区河道进行改造、建设的过程中,遵循河道的自然状态,综合考虑河道、河岸的保护、开发工作,制订翔实、合理、科学的方案,在城关区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对河道不强制性改道、掠夺性侵占,严禁对河道无序采砂、非法采砂、破堤施工等,使拉萨河城关区河段的生态环境得到切实的保护。

二是加强对河长制的宣传力度。河长制作为自上而下推行的一项以整合、加强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力量的公共政策,在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而产生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不利于全民保护水生态环境意识的形成。要多渠道、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和传统宣传方式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河长制重要意义的认识,扩大河长制的社会影响力,推进河长制“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寺庙、进家庭”,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到河长制的实施中来,让社会各职业、各年龄的人们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全民投入到保护拉萨河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去,形成全民参与、部门联治、社会共治的江河湖水资源保护治理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要因地制宜调节水流激活水体。城关区拉萨河段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可以充分利用拉萨河的自然水位落差较大、河道分叉较多的地理特点和拉萨河流域降水季节不均的气候特点,在拉萨河建立立体水利工程,增强拉萨河城关区河段水流的调节能力。秋冬季时,拉萨河水流量减少、水位下降,利用立体水利工程逐级蓄水,同时清除一些河叉中的小礁、小洲,引入拉萨河主干道的水流,解决部分河叉的淤塞问题,增加城关区附近小河叉的蓄水量和流量,加速水体更新,提高河叉水体的自净能力,避免河水水质下降甚至河道干涸。每年拉萨雨季来临时,拉萨河水流量增加、水位上涨,通过立体水利工程进行统一调度,有序泄洪,防止河水对河岸的冲刷、侧切。同时,对一些小河道和河叉增加水流,加快流速,释稀河道淤积物,形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良性循环。

四要创新生态护岸、护河方法。学习借鉴内地发达城市生态护岸技术的好思路、好方法、好经验,结合西藏地处高原的实际情况,结合以往的经验,完善不同形式的护岸、护河技术,使拉萨河形成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继续实施好河长制“岸绿景美”工程,把河流、湖泊、水域岸线的可造林地块纳入造林绿化项目,用好包括拉萨河在内的“两江四河”流域投资768万元,造林2380亩的资金项目,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目标。创新生态护岸、护河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拉萨河主干道中岛、洲较多的特点,利用现有河坝等水利基础设施,科学控制拉萨河水位和水速,选择在河中地势较高、面积较大的江心岛、洲建设江心公园,实现江、水、洲、城与鱼、鸟、树、人融合共生,从而达到生态美萨、生态兴萨、生态稳萨的效果。另一方面,把沿江风光带的建设融入到拉萨“环境立市”战略中来,在拉萨河城关区河段的河道两岸建设立体的沿江风光带,结合河堤、河滩的原有地貌,逐级多层造景,精心设计,科学施工,把拉萨河沿河风光带的建设同拉萨河防洪防汛相结合、同拉萨河的防污治污相结合、同高原自然景观特色相结合、同藏文化历史相结合、同拉萨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从而使沿河风光带既发挥生态功能,又为市民提供宜居环境。(胡洁,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廖贤毅,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5级行管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