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全面推进长江生态大保护 水质与干部绩效挂钩

2018-04-24 长江日报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所谓的富足。”落实总书记嘱托,武汉探索建立共抓长江大保护机制,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长江,武汉的母亲河。2017年12月1日,武汉通过《长江武汉段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办法》,明确在长江武汉段左右岸共设置13个监测断面进行水质考核。

长江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动真格”,考核断面水质和入境对照断面水质每单月监测1次,年终真兑现、真奖罚,对相关区实行“水质改善的奖励”“水质下降的扣缴”,并与干部绩效挂钩。该举措一经提出就迅速落实到了行动中。

市域内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是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特大城市,在长江武汉段水质优良情况下的全国首创,是武汉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发展战略,实施安澜长江、清洁长江、绿色长江、美丽长江、文明长江等“五大行动”的重要举措。

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点赞武汉这一探索,建议长江全流域推广。

“如果把浩瀚奔腾的长江比作一条巨龙的话,地处长江中游的武汉就好像龙的‘脊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长江大保护中也应当担起脊梁重任,守住一江清水绵延后世。”一位全国政协委员这样说。

武汉坚持“生态优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划定沿江两岸用地控制区域,变水患为水利积极推进“四水共治”,促湖城融合发展创新推动“大湖+”模式,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整合河流湖泊管护、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试点改造……生态治理频频“出拳”。

2017年3月,我市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一年时间,我市建立了市、区、街(乡镇)三级河长工作体系,全市622名河湖长到岗尽职履责。今年,我市把河湖长体系全面延伸至村级,将实现四级河湖长体系全覆盖。

一旦造成严重污染,企业摘牌子、官员也要“摘帽子”。

郭斌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也是牛山湖的官方湖长。今年2月“上岗”的他,前不久刚刚经历一场河湖长的大考试。临考前,郭斌熟读题库和文件资料。对他来说,河湖长就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考不好,何谈履责的资格?”

经过约两年时间的改造建设,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中288项海绵化改造项目基本完工,城区“海绵化”面积近40平方公里。

这一年来,钢城二中的师生们,尝到了海绵化改造的甜头。这所建于1958年的学校,因地势低洼,一直被渍水问题困扰。

改造过程中,建设方在学校内设置有效容积4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池,安装4台0.1立方米/秒的水泵,遇上雨天,雨水会先汇入调蓄池,经调蓄后再外排。

如今校区地下密布的海绵城市设施成为改变学校“逢雨必渍”的法宝,雨水还被用于校区灌溉和冲洗,变废为宝。

根据武汉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到202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20%的面积将实现海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