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西藏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然而,不少游客在进藏之前都十分担心,来到西藏会有高原反应吗?那么,哪些人群不建议进藏旅游?选择哪种交通方式可以减轻高原反应?提前服用抗高反药物可以预防高反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自治区人民医院高山病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达娃次仁。
有这些疾病不建议进藏
一般来说,当海拔高度达到2700米左右时,人就会有高原反应。而西藏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所以,一提到进藏,人们首先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能否经得住这个“考验”。
“从平原到高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但从专业角度而言,急性高原反应和急性高原肺水肿、急性高原脑水肿是三种不同程度的急性高原病,不能一概而论。”达娃次仁介绍,一般情况下,进藏头两天出现轻微头痛、轻微心慌、轻微胸闷、轻微呼吸困难等常见的临床表现,多数属于高原反应。如果游客在进藏三天左右,出现严重咳嗽咳痰、严重呼吸困难、发热等,这时就要警惕急性高原肺水肿;在进藏三至四天时,出现严重头痛、严重恶心呕吐、精神不佳,就要警惕急性高原脑水肿。
“从进藏时间起算,平安度过一周以上,再出现急性高原肺水肿、急性高原脑水肿的概率较低。”达娃次仁说。
那么,哪些人群不建议进藏旅游呢?达娃次仁表示,个人身体目前正在经历急性消化道疾病、急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急症阶段时,不建议进藏。同时,患有晚期慢阻肺、失代偿性心力衰竭、高危妊娠等疾病的,进藏风险较大。
两大常识误区要知晓
该不该在进藏前先吃药预防高反,也是常常引发讨论的问题。有人说,吃了抗高原反应的药物,入藏后没有明显的不适,但也有人说吃了药没效果。
游客袁涛和朋友在进藏之前吃了红景天,袁涛说:“来到西藏后,我和其中一个朋友倒是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反应,只是有点轻微的头痛心慌,但是另外两个朋友的反应很明显,都要到医院吸氧。”
对此,达娃次仁也进行了解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款经过广泛证实、行之有效的药物能够预防高原反应。所以说,提前服用药物预防高原反应没有科学依据。”达娃次仁说,红景天、高原安、复方丹参等药物对高原反应有一定缓解作用,但是不建议提前服用预防。
同时,进藏交通方式的选择也是不少人纠结的事情。不少人认为,乘坐飞机直飞拉萨较容易产生剧烈的高原反应,选择火车、自驾可以让身体有一个适应高原环境的过程。事实真的如此吗?
对于这一“常识”,达娃次仁表示,理论上,阶梯式进入高原的确能让身体更好地适应环境,但是现实中,短短数天的路程不足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适应机会,而且通过自驾或乘火车进藏会经历更高海拔地区,不一定比乘坐飞机对身体更有帮助。
如何科学吸氧?专家有话说
“进入高原前,很大比例人群都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是没有必要的。”达娃次仁介绍,轻微的高原反应只需要多休息、多做深呼吸、减少运动量即可,不需要一出现症状就立马吸氧,大部分高原反应人群也无需住院治疗。出现较重症状时,再自行吸氧。如果在进藏途中出现剧烈的高原反应症状,那就不能再继续前往更高海拔地区,应停留在原海拔位置,直到症状消失,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请及时就医。
对于进藏后的一些健康问题,达娃次仁也作出提醒。他表示,到达海拔2700米以上地区时,游客要避免过度劳累;来到拉萨的第一天,应尽量避免短时间内安排密集、高强度活动,比如进行登高、远足、负重等高强度体能活动;进藏后,在行走、与人交谈等过程中应放慢节奏,切忌过于兴奋;保证良好睡眠,必要时可服用助眠药物;在饮食上作一些调整,以清淡饮食为主;注意保暖,尤其要防感冒。
另外,达娃次仁强调,进藏初期游客要切记避免酗酒,因为酗酒会增加自身氧气的消耗,容易掩盖高原反应以及急性高原肺水肿、急性高原脑水肿的症状。除了要预防急性高原疾病以外,游客进藏后也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恶化,备好常用的对症药物。
最后,达娃次仁建议,进藏旅游最好不要独自出行,应当提前找好同行伙伴。在旅途中、住宿时,和同伴们一起相互照应,会减少很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