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从“养老”到“享老”:林芝绘就老年幸福生活新图景

2025-09-01 西藏日报


图为厨师正在养老助餐食堂里备菜。


图为老人正在食堂就餐。


图为养老助餐食堂。图/文 记者 王珊 谢筱纯 通讯员 张淑萍

  走进林芝市巴宜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干净整洁的院落里暖意融融,40余名老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伴着舒缓音乐做康养操;休息长廊中,老人们或晒太阳、或聊家常;响箭活动场里,阵阵欢笑声传来……一幅温馨祥和的养老图景徐徐展开。

  作为林芝市率先获评全区三星级的养老机构之一,该中心自2013年10月投入使用以来,已从最初的8名老人发展到如今接收101名特困老人,其中80人身患残疾。为了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心根据老人的喜好分别组建了残疾人文艺队、残疾人手工艺队和残疾人响箭队。

  77岁的达杰老人正在活动室专注地做着手工编织,他举起刚完成的牛皮贝壳包向记者展示,脸上满是自豪。该中心副主任增追将背包斜挎在老人身上,向记者介绍:“这个包是用牛皮做的,上面的贝壳是老人一颗一颗钉上去的。我们会把老人编织的手工艺品放到巴宜区残疾人手工艺品展示馆进行展示和出售。这款牛皮贝壳包价格在1500元左右,挺受欢迎的。”

  “包上的贝壳是中心提供的吗?”

  “根据老人的需求,我们会不定时组织老人到市场上购买。”

  “老人们有零花钱吗?”

  “按照国家和政府补贴,每名特困老人每月有390元的零花钱。同时,手工艺品卖出多少钱,老人们就收入多少钱。”

  藏医理疗是巴宜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的特色,主要采取以西医为主、藏医康复理疗为辅,配备较完善的医疗设施设备,加上“一对一”的陪护,通过“医养结合”模式,确保老人实现老有所医。

  来到供养服务中心的藏医药室,护理员次旦央吉正在用慰敷疗法给85岁的格桑次仁老人治疗腰间疼痛。慰敷疗法是藏医理疗的一种。先用藏药涂擦在身体的疼痛部位,然后再用盐袋系上,这样可以缓解疼痛。

  “经过3天的治疗,我的腰部疼痛有了明显的好转。”格桑次仁告诉记者。

  不止于此,林芝市的养老服务网络正不断延伸。在巴宜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午后阳光洒满活动室,棋牌声与笑声交织,新添置的按摩椅为老人们带来舒适体验;一顿热乎饭,暖胃更暖心。这个集休闲、娱乐、关怀于一体的“老年乐园”,正让“养老”的日子悄然变成“享老”的时光,成为养老服务的一道温暖风景。

  养老服务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石,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期盼,更是丈量社会发展的温度。

  近年来,林芝市聚焦基础建设,不断激活“家门口”养老阵地。在农村,养老阵地多元拓展,利用村居闲置用房,采取“政府+慈善”资金筹措模式,建成运营32个农村幸福院,同步配套建设36个养老助餐点、3个养老服务驿站,打造“15分钟农村养老服务圈”,实现城乡养老服务阵地“全覆盖、无死角”。

  为了让“享老”的体验更贴合老人需求,林芝市民政局不断优化服务内容,用多样化的活动,让老年人的生活既充实又有品质。积极争取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394张家庭养老床位,为738人次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完成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能力等级评估,为60周岁及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家政、体检、康复理疗等上门服务;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为全市1623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建立探访关爱档案。

  “下一步,我们将把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任务,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林芝市民政局局长尹斌表示。

  如今,林芝市正以扎实举措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让“养老”逐步变成“享老”,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