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更应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培根铸魂,锻造“大修为”、专注“大学问”、培养“大胸怀”,努力做一名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新时代好老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一、锻造“大修为”,做学生为人的示范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方向锻造“大修为”,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做学生为人的示范。
思政课教师的“大修为”,大在“高远追求”,大在“高尚品格”。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必须笃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红色初心,将“小我”融入“大我”,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教育发展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任务。思政课教师要把心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内化为自觉追求,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坚定理想信念,在薪火相传的接力中续写初心使命。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努力做到“经师”和“人师”相统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育既是知识的传播,也是道德的浸润,教育过程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养成。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朱熹,近代教育家梁启超、蔡元培,当代教育家黄大年、张桂梅,无一不是德高望重的“大先生”。“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思政课教师只有持之以恒锻造自己的“大修为”,才能成为学生为人的示范,引领学生成长为志向高远、品格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专注“大学问”,做学生为学的示范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专注“大学问”,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做学生为学的示范。
思政课教师的“大学问”,大在有“育人真经”,大在有“高强武艺”。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深研育人的“大学问”,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关照学生,努力发现学生的天赋异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宽容学生成长中的错误,不断以爱心、耐心、诚心滋养学生的心灵。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是关于人的事业,教育者要始终做到无私、无偏,教育过程要尊重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抗战时期创办的育才学校就主张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门别类精心培养人才,不仅为每位学生的成长提供公平的机会,而且使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精研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学问”,在潜心治学的实践中增强本领能力,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也要培养广博的通用知识,同时紧跟时代发展形势,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思政课建设要始终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这对思政课教师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以真心教换真心学,在不断求真、求善、求美的实践中成为学生为学的示范,真正担负起教育者的职责使命。
三、培养“大胸怀”,做学生为事的示范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导向培养“大胸怀”,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做学生为事的示范。
思政课教师的“大胸怀”,大在有“爱人之心”,大在有“爱人类之心”。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培养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大胸怀”,继承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慈爱之心看待学生成长,以包容之心鼓励学生进步,在爱的教育中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来主张“仁者爱人”,教育本身就是充满仁爱的事业,仁爱奠定了教育的底色。思政课教师要饱含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大爱,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潮中勇立潮头。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涵养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大胸怀”,树立多元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努力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引导学生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践行马克思主义人类情怀,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中外比较中帮助学生客观认识中外发展,在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引导学生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前进方向,不断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思政课教师的“大胸怀”有助于塑造学生为事的“大境界”,使学生在立己达人的实践中成长为顶天立地的人。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