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锡克教人士哈迪普·辛格·尼贾尔加拿大遇刺事件再起波澜。5月3日,加拿大警方逮捕3名印度籍男子,指控他们涉嫌暗杀尼贾尔,并将调查三人是否与印度政府存在关联。路透社12日跟进报道,称第四名嫌疑人也已被逮捕。加拿大警方称在调查过程中曾寻求印方合作,但遇到“非常大的困难”。印度外长苏杰生就这一逮捕事件回应称,加方没有证据却指责印度,是一种“政治冲动”。他还暗示嫌疑人有“黑帮背景”。
发生于2023年6月的印度裔锡克教人士尼贾尔被枪击案,曾导致加拿大和印度陷入一场严重外交危机。此番波澜再起,双方针锋相对的表态再度引起国际舆论关注。印度把手伸往其他主权国家,在别国的土地上对锡克教人士大搞“法外处决”,引起了国际舆论的一片嘘声。面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多国举证指责,印度为何一再嘴硬,还大肆包庇纵容掩盖事实呢?
梳理历史不难发现,印度政府对锡克教态度可谓出尔反尔、反复无常。锡克教发源于15世纪的旁遮普,兼受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影响,主张建立人人平等、不分种姓的社会。印巴分治前后,锡克族建立“锡克斯坦”或“卡利斯坦”的诉求被印度当局压制。因印度政府在原旁遮普首府昌迪加尔的归属、扶持锡克教极端分子宾德拉瓦尔、血洗阿姆利则金庙(蓝星行动)等一系列事件中处置不当,进而导致了旁遮普地区的动乱和对锡克教徒的血腥屠杀。时至今日,莫迪政府仍在对旁遮普锡克教团体进行持续打压,甚至不惜把手伸往境外,对锡克教领袖进行肉体消灭。先是“卡利斯坦突击队”首领潘杰瓦在巴基斯坦被枪杀,再是“卡利斯坦解放军”首领在英国伯明翰一间医院去世。然后,是尼贾尔。
随着更多锡克教徒逃亡欧美等国家,锡克教分离主义运动越演越烈,影响力与日俱增,这让印度政府如鲠在喉,不除不快。但就像英国《卫报》所评论的那样:在外国领土上实施暗杀已属罕见,在所谓友好国家和G7集团成员国内搞暗杀更是“非常惊人和冒险”。印度也自知理亏,不愿与欧美完全撕破脸皮,所以通过雇佣当地黑帮、犯罪分子或“圣战分子”等手段,对暗杀行动进行了层层包装,以期隐藏幕后,不被抓住把柄。
而随着事态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印度政府。但印度政府对此仍是一口咬定和自己无关,且并无收敛之意。究其目的,无非是某些政客为争取连任制造事端,通过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去迎合印度底层狂热教徒,为自己增加政治筹码。这种边杀人边掩盖的戏码,和东西方“两头通吃”的外交策略互为映照,一脉相承。这种“既要又要”的伎俩,“打一捧一”的做派,印度政府玩得毫无顾忌,充分说明其标榜的所谓“自由”“民主”是何其虚伪。(中国西藏网 文/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