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由四川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涉藏办主办的“在云端・我的援藏故事”涉藏州县行活动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渐次拉开帷幕。此次活动邀请了曾经参与援藏工作的干部代表重返这片热土,分享他们在对口援建过程中亲历的感人故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足迹,聆听并播撒川西大地上充满真情与行动的援藏佳话。
图为德阳市人民医院宣传部干部彭晓萌在“在云端·我的援藏故事”宣讲现场 摄影:边子捷
藏语中,“门巴”的意思是“医生”。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这片风景秀丽的土地上,有一批又一批来自四川省德阳市的医疗队员。他们积极开展技术帮扶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当地医疗救治能力,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好门巴”。
支援:对口帮扶补齐当地医疗短板
12月1日,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内,值班外科医生仁青夺机正为一名患有胆囊结石的住院病人进行常规病情摸查。谈及就医现状,病人家属泽让甲很是感激:“很感谢这里的医生,他们医术很好,也很积极地进行治疗,而且现在我们也不用长途跋涉地去看病了,很方便。”
图为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仁青夺机(左二)正在查房 摄影:边子捷
如今的若尔盖县人民医院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而这得益于长期以来的省内医疗对口帮扶工作。自2012年起,德阳市人民医院就与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通过专家派驻、集中培训、专科建设、设备捐赠、远程诊疗等方式,促进了若尔盖县人民医院综合能力的提升。其中,依托“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送教送诊工作和当地医生的进修培训,县医院培养扶植了一批当地的优秀青年医生。28岁的仁青夺机便是其中一员,“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目前我已经能够完成骨关节创伤、大骨节置换等系列外科手术。”
图为若尔盖县人民医院 摄影:边子捷
专业化的科室、现代化的设备、先进的医疗技术……德阳市人民医院既送基建,也送技术。“我院现在开设了烧伤整形科、重症监护室、急诊科、体检科等科室,能够开展大骨节病关节置换术、前列腺电切术、产前助产技术、无痛分娩技术、新生儿气管插管等新技术。”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潘柯介绍道,“填补了多项技术短板的同时,也解决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在就医方面的一些急难愁盼的问题。”
使命:“范天勇援藏医疗队”
援若12年,德阳市人民医院始终延续着“医者仁爱”的精神,传递着对涉藏州县深沉的大爱,悉心为群众解除病痛,在若尔盖县人民医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而在延续这份爱的过程中,传唱着一个关于大义和无畏的援藏故事,讲述着关于“范天勇援藏医疗队”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德阳市“范天勇援藏医疗队”合影 受访者提供
2014年7月17日,原德阳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天勇,率德阳市人民医院援藏医疗小分队赴若尔盖县开展义诊巡诊活动,车辆行至茂县石大关路段时突遇山体滑坡,在组织队员疏散和救援的过程中,范天勇不幸被飞石击中,经抢救无效殉职。在他牺牲后,德阳市41家医疗机构联合组建了“范天勇援藏医疗队”,医务工作者们踏着他的足迹,定期深入涉藏州县开展巡回医疗,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范天勇的名字响彻若尔盖,“好门巴”的故事传遍了草原。
图为正在开展义诊的“范天勇医疗援藏队” 受访者供图
德阳到若尔盖的路,四季有不同的美,却也有不同的险。这条路,范天勇援藏医疗队已经走了10年。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让大骨节病患者重获自由行走的能力、为先心病患儿带去及时的筛查和救治……10年来,范天勇医疗队深入涉藏州县,帮助当地医院实现了多项技术零的突破,真正践行着医疗传帮带、资源下基层的使命。
图为德阳援藏医疗队员和若尔盖当地群众合影 受访者供图
这些从德阳来的“门巴”山一程水一程,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们以坚韧的意志和实际的行动,真正做到让当地群众足不出县享受到来自三甲医院的优质专家医疗资源,促进当地医疗水平进一步的发展,让德若医疗情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中国西藏网 记者/边子捷 隋艺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