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精准投入、学科攻坚提升能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29日,记者在国家卫健委于安徽芜湖召开的“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安徽省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从政策保障到管理优化,从学科建设到服务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便捷、实惠的医疗服务。
高位统筹强保障,锚定公益“定盘星”
“近年来,安徽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持续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邢程说。
据介绍,2025年安徽省财政统筹安排8.2亿元支持公立医院发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医学人才引育等,卫生健康投入较上年增长13.6%。此外,安徽创新设立编制周转池制度,动态调剂全省事业单位空余编制,为公立医院盘活6万名存量编制资源,覆盖省市县200余家公立医疗机构。
阜阳市市长胡明文表示,“十四五”以来,阜阳市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占比为15.2%,较2020年提升6.3个百分点。
“我们深化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改革,全市核增周转池编制9442个,7941人通过周转池制度得到编制保障,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骨干投身当地卫生健康事业。”胡明文介绍,当地通过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试点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年薪制,切实履行政府办医责任,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
资源下沉惠民生,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寿县户籍人口137.7万人,外出务工超过50万人,家中“一老一小”最怕的就是生病。”淮南市寿县县委书记孙奇志说,“十四五”以来,该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50亿元,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据介绍,当地针对转外就医较多的病种,加强临床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和薄弱专科建设,提高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等疾病防治能力。今年1至8月,全县肿瘤放疗患者外转率下降了12.9%。
“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分别牵头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通过加强医共体内部资源整合,实行药品耗材统一采购,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孙奇志说。
“我院与阜阳、安庆、池州、淮北等市级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派出普外科、血液科、骨科、感染病科等专家团队,帮助市级医院打造临床重点专科,每年通过传帮带形式推广约50项医疗新技术。”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说。
此外,安徽省立医院已与省内60多家医院的远程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常态化开展远程会诊、教学、影像诊断和病理诊断,并开展远程手术指导。数据显示,近3年,医院累计完成疑难病例线上会诊3000多例,远程教学300多场,远程病理诊断500多例,远程影像分析诊断上万例。
服务优化暖人心,提升群众“获得感”
“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以“患者视角”多措并举优化服务,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群众看病就医更加省心、便捷。”邢程说。
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方面,安徽构建覆盖全省的医学影像云,已联通2385家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已从影像拓展至检验、心电、病理、超声、内镜等5类检查。此外,安徽还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影像检查互认项目320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103项。
“医生在开具检查报告时,系统会按照时间、类型等进行比对,如有过往检查结果会自动弹窗提醒,提升服务效率,减轻群众费用负担。”邢程说,全省64家医院利用互联网提供在线咨询、复诊、预约检查、药品快递等多项服务。
此外,安徽还推行CT、核磁共振、胃镜、肠镜等检查集中预约,提供检查结果线上查询服务,努力做到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奔波。
在芜湖,智慧健康服务平台——“芜湖健康大脑”已接入全市近1000家医疗卫生单位,归集350多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卫健、医保、药监等部门数据。
“群众可在线查询电子健康档案,包括既往诊疗记录、检查报告等信息,无需患者携带纸质病历。”芜湖市委书记宁波说,医生接诊时能快速调阅患者完整健康数据,缩短诊疗流程,让就医更省心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