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历时数月改造的巴黎春天上海长宁天山店焕新开放。这是继虹桥天都更新为潮流商办业态“现所·创邑MIX”后,上海虹桥开发区范围内第二座实施更新提升的楼宇。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办公楼宇到老旧小区,上海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步伐,静安区张园、杨浦区228街坊已经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典范。
记者了解到,去年6月,上海发布了《推进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的行动方案(2024—2027)》,提出在虹桥开发区、小陆家嘴、漕河泾开发区等10个区域试点楼宇更新。长宁区同步展开了“虹开发”更新研究,在核心区0.6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适度扩展至周边约4平方公里、商务楼宇较为集中的区域,对涉及的39幢商务楼、约181万平方米办公空间进行调研分析,力图探索商务楼宇焕新、综合交通升级、公共空间提质等更新路径。
作为中建玖合华东区域战略深化的重要一步,中建玖合静安大宁项目案名日前正式“官宣”,中建·玖上琅宸将以“公园”理念重构城市空间,通过建筑与自然的共生设计,将静安大宁公园生态资源转化为宜居场景。作为静安区重点工程,该项目由中建二局中建玖合投资开发,旨在以设计创新赋能国际城区建设,助力大宁板块打造全域中央公园式CBD。中建玖合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将通过建筑艺术、陶瓷文化、空间设计等多维度对话,贯彻中建玖合以产品力迭代为核心的“好房子”标准体系,强调技术革新与人文价值的有机统一,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范本。据了解,该项目是中建玖合自2021年进军上海市场后布局的第6个标杆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区域价值提升的重要引擎,推动区域板块进一步打造产业聚集新高地、城市更新新典范、人居品质改善新封面。
去年11月,在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巴金图书馆暨巴金与上海文献图片展在虹口区武进路455号揭幕。图书馆所在的建筑原名扆虹园,清末建造。经过重新焕新建设,巴金先生的创建图书馆的心愿终得借扆虹园复修和上海文学馆新建得以实现,成为为读者服务的新起点。今年2月,弘安里·天马读书会联合巴金图书馆启动人文IP联动共创,两大人文IP在积极发挥文化集聚作用和名人文化聚集地的品牌效应,弘安里·天马读书会代表李刚表示,弘安里见证了这幢建于清末,西式拱券廊,四进天井的“扆虹园”,经过持续多年的保护与修缮,变身巴金图书馆,重焕光彩,成为虹口文化新地标。如今以两大文化IP共创的形式,在风貌的屋檐下再次交汇,展开一场文化共建共荣的盛宴,推动虹口文化的兴盛与繁荣。
以弘安里为核心缝合四川北路商圈与老北站商圈,形成近百万平方米的城市风貌更新区域,海派的历史与文化激发更澎湃的汇流。根据2035规划,虹口区老北站地区将打造一个集公园绿地、高端商业、地标建筑、总部办公、历史建筑、品质住宅为一体的高品质街区。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4月15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局长王桢参加2025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上海今年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完成剩余12万平方米零星旧改任务(涉及4354户),完成31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基本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启动2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上海高度重视城中村改造,将‘两旧一村’改造列为新一轮19项民心工程之首。”王帧说,去年上海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全面启动整体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整治提升;力争到2027年,基本完成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的改造工作。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说,上海作为超大城市,要统筹生态保护与城市更新,让超大城市成为可漫步、宜休憩、有温度的生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