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小城大戏”如何持续上演?

2025-10-27 四川日报

  原标题:“小城大戏”如何持续上演?

  “没想到,《佩奇先生》国庆假期在隆昌莲峰大剧院上演,票价比成都还便宜。”近日,内江隆昌市市民李红英感慨。

  这座运营7年多的剧院,已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超500场,平均上座率超80%。《一把酸枣》《死水微澜》等国家级精品剧目接连亮相,除疫情期间外,年均吸引超6万人次走进剧场。“100元享1000元额度”的惠民卡,让它成为民生样本。如今,剧院首个运营周期已近尾声,“低价看名剧”的承诺该如何坚守?

  低价看名剧 县城掀起“追剧”潮

  莲峰大剧院占地2.5万平方米,于2013年启动建设,是隆昌市重点民生工程,能容纳千余名观众。建设之初,当地政府考虑到大剧院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确定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式,引入社会民营机构,实行委托运营。2018年项目落成,7月试运营,由隆昌莲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接为期8年的管理运营。

  虽由民营公司运营且需自负盈亏,但政府围绕公益、惠民主线建立评价机制与指标考核,要求剧院每年完成12场公益演出、40场惠民演出,让群众以远低于一线城市的票价看名剧。2019年6月推出文化惠民卡,市民自付100元即可享1000元额度,差额由政府补贴。

  惠民的票价,让老人、工薪族、学生等群体纷纷走进剧院。“父母常跟外地亲戚朋友自豪地介绍隆昌有个莲峰大剧院,让小城市的老百姓也能享受艺术。”长期在外地工作的李开静说,他给隆昌老家的父母买了惠民卡,父母没事就去看看戏,偶尔还去参加手工课、听音乐会。据悉,目前,惠民卡的辐射范围已从内江扩展至重庆荣昌区等成渝周边区(市、县)。

  运营遇挑战 好戏还能看多久

  首个运营周期已近尾声,观众叫好的同时,“1折票价”的可持续性考验运营智慧。莲峰大剧院总经理喻钢说,目前全部补贴都用于运营,惠民政策长期延续存在困难。除了运营成本外,更让喻钢担忧的是观众对“低价”的过度依赖:剧院商演占比仅10%,且上座率基本不超过50%,甚至曾有商演因卖不出票被迫取消。

  “优秀剧目直接成本动辄二三十万元,想要在县城形成相当规模的演出市场并不容易。”有着10余年戏剧从业经验的文化工作者王喆多表示,莲峰大剧院能够拥有年均超6万的观演人次,说明这座城市的文化消费市场是非常可观的。

  如何充分激活当地文化消费潜力,大剧院运营方已开始探索:排演原创剧目以降低引进高品质剧目的费用,隆昌本土舞台剧《牌坊街的秘密》、内江主导的现代川剧《大千世界》先后亮相,不仅填补优质剧目高昂引进费用,同时也成为本地文化对外展示窗口。每周常态化的文化展览、非遗展示等活动,也推动剧院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深化本地文化认同。

  大剧院运营团队还开辟各大短视频平台宣传渠道,逐步提升市民文化消费付费意愿,通过提升商演场次和上座率平衡公益演出运营成本。与此同时,依托大剧院建成的隆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健身活动五大功能区一应俱全,各类音乐会、青年夜校、公益手工课等文化活动在此常态化开展,也为剧院引流。

  但挑战仍存——补贴的稳定性,以及剧目成本上升、公司运营盈利压力,都是亟待破解的难题。观众最关心“好戏还能看多久”,运营方表示,惠民看剧肯定会继续,但是折扣价格可能略微上浮。对此,不少市民均表示理解。“略微高一些,我觉得也能接受,看个电影也得三五十块钱,同样的价格看话剧、听音乐会,性价比已经很高。”李开静说。

  “作为公共文化设施,莲峰大剧院首先要满足公益、惠民属性。”隆昌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个运营周期即将到期,该局会充分考虑运营方的建议与需求,积极筹备后续委托运营工作,确保老百姓“有戏看、看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