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马鞍山花山区:满城风华织锦绣

2025-08-21 马鞍山日报

  时间是奋斗的见证,镌刻着前行的足迹。

  五年来,花山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扎实推进绿色转型引领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城乡融合示范区、文明宜居幸福城“三区一城”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花山新篇章。

  生态向绿 一江碧水映青山

  葳蕤夏日,万物勃发。从长江东岸花山段上空俯瞰,碧空似洗、江水如澄,薛家洼生态园如绿宝石镶嵌其中,亲江平台上游人如织,竞相以长江为幕合影留念。如今,经历生态嬗变的薛家洼生态园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

  只有生态优先,方能一马当先。花山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把“问题导向”之舵,执“绿色生态”之笔,落“环境整改”之实,强力开展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精准治理,全力做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加快构建长江生态安全屏障。

  挥出组合拳,守护一江水。

  一体推进长江东岸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精心建设薛家洼生态园与沿江生态绿廊,打造“城市生态客厅”;提前一年半时间完成渔民退捕转产任务,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精准发力治污染,实行碳汇森林行动……一项项举措齐头并进,重塑水清岸绿的长江岸线。

  从长江出发,望绿意满城。

  PM2.5浓度29.1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全市第一;110个长江干流和22个支流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改;国、省考断面水质指数达标率、优良比例100%,其中国考断面指数全市第一;雨山湖、秀山湖、佳山、花果山星罗棋布、山水葱茏;马鞍山山体公园启动“生态织锦、文化织韵、一园八景”建设;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1262亩,抚育森林、竹林6300亩,义务植树6万棵……

  一项项答卷,写在绿水青山间。水与人、山与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时代的“绿色交响曲”同频共鸣。

  产业向新 数智赋能奏强音

  五年来,花山区率先蹚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新路径,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启动制造业、数字经济、商贸服务业三大倍增行动,实施产业发展“一号工程”,一股干事业、求发展的精气神在花山大地升腾。

  产业更新。马鞍山软件园年营收突破200亿元,为全省第一,且被授予安徽省“软件名园”称号,获评全省首批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园区。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比翼齐飞:率先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全省首个千P垂直算力中心上线,已服务客户超400家;云钠科技、深策云控等上下游项目纷至沓来;靓马科技政务航空平台升级运行,景泓无人机投产运营;中国电子(花山区)新质生产力产业集聚区签约,数字低空产业园顺利交付,东华金融云计算产业园即将开园。

  活力更足。上榜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区),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完成率及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再创新高,山鹰国际建成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商圈扩容提质增效,创客+文创园、星悦广场、体育路夜市、金鹰等商业网点华灯璀璨、烟火味浓。

  开放更广。打造全面融入长三角先行区、示范区,与南京市鼓楼区、江苏软件园、上海市长宁区、虹桥临空经济产业园、浙江图灵互联网研究院等“牵手”。宁马共建元宇宙产业孵化基地、“双向飞地”,树立鼓楼区、花山区“双城汇”产才融合品牌。举办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AI+工业制造专项赛等国家级活动、赛事数十场。推进15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发展更快。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17.04亿元,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86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5亿元,增幅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65亿元,增长5.3%。三产比为0.3:31.7:68.0,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前方有无限风光,脚下踏无限航程,花山区正坚定信心、担当实干、加“数”前行。

  民生向暖 城乡锦绣绘新景

  五年来,花山区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系统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战略,“城市有温度、农村有韵味”的城乡融合新图景徐徐展开。

  以城市更新为笔,绘就繁花似锦的宜居港湾。

  实施全域更新工程,105个老旧小区改造焕新,新增了晾衣架、健身器材、充电桩与停车位,中心城区三年棚改专项行动稳步推进,生活更宜居;100多条道路新建改造提升,交通更便利;更新208部“高龄”电梯,安全一键直达;1000余个公共停车泊位化解“停车难”;40余座“口袋公园”绽放街巷,推窗见绿、转角遇花;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公共文化空间,推动优质文化直达基层。

  以乡村振兴为墨,勾勒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富画卷。

  建设和美乡村,推进农村“三大革命”、“五清一改”行动、“美丽庭院”创建工程等,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打造“濮塘·怪坡旅游风景道”,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擦亮蔓棠田园农庄、秀山生态果园、幽谷山庄、九龙餐厅、乡村会客厅、三棵树庄园等特色景点民宿名片。以“三月三”庙会丰富集市,全国青少年皮划艇联赛等火爆“出圈”,助力濮塘草莓、茶叶,黄里竹笋,苏李葡萄、艾草,凤山蓝莓等农特产品畅销。2024年濮塘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716万元,相比2020年增长323.3%。

  以民生福祉为本,守护群众满意的幸福家园。

  聚焦急难愁盼,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财政收入86%以上。2024年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6.7%。“三公里就业圈”及充分就业工作获省级激励,获评全国百强健走示范区。就业、教育、医疗、康复、扶贫、养老、社会保障等工作走在省、市前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岁月为证,初心如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花山区将全力提振精气神,锚定“三区一城”,建设“七个强区”,努力写好绿色答卷、发展答卷、幸福答卷。(记者 季晨辰 通讯员 吴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