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湖州:文艺下乡 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2025-08-13 人民网-浙江频道

  近年来,湖州通过“文艺村长”“文化特派员”等新型服务机制,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到田间地头,让乡村焕发出文化生命力。这支“两山”文艺轻骑兵的文艺下乡实践,不仅激活了乡村的文化生态,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筑空间,沃土育新苗

  自古以来,以湖州为根的艺术创作源源不绝。唐代张志和的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广为流传;书法与绘画上,更有“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的美誉。

  如今,湖州市文联通过精准选配与人才吸引,结合派驻地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汇集艺术家与创作者,将乡村打造为文艺创作的主阵地。如长兴县罗家地村,近年来以浓厚的书画艺术氛围吸引了北京、山东、上海等地区知名艺术家前来设立工作室,驻点文化特派员袁建新发挥美术专业优势,在当地成立全县首家乡村美术馆,致力推动该村书画艺术特色村落的打造和发展。

  “杏会八都——许江作品展”在长兴小浦镇潘礼南村举行,画作置于村落原野,让艺术回归“原乡”。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打造“编剧村”,吸引编剧驻村创作,孵化出荣获上海电影节金爵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影视作品……

  时光流转里,乡村过去的“痕迹”被保留在了那些诗歌、书法与绘画之中,而它的山山水水如今也是文艺茁壮生长的一片天堂。

  惠民生,成果共分享

  近年来,依托“最‘艺’是湖州”文艺品牌力量,湖州市文联上下联动打造“摄影进万家”“艺心为你”等志愿服务品牌,并积极承办国家级、省级文艺活动。

  湖州市文联还创新打造“湖州文艺事业发展共同体”品牌,凝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和民营企业等41家单位的服务合力,形成跨领域文艺服务新模式。组织成立湖州市文艺志愿者服务队,凝聚4000余名国家级、省级、市级文艺家协会会员力量,实现“市级总队、文艺家协会分队、县级服务团”三级联动,年均开展惠民活动千余场,惠及群众超百万人次。打造“艺术里的中国”陈列馆,汇聚128件艺术名家的作品,涵盖书法、绘画、雕塑三大艺术形式,为村民和游客近距离接触艺术提供了平台。

  同时,湖州通过培养文艺“新农人”,让村民成为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安吉县郎村村民表演队将畲族文化带上全国舞台;安吉县章村镇“文艺村长”甘惠芬创新编排,组织村民排演的节目《竹乐龙腾》亮相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

  目前,全市派驻“文化特派员”32名、“文艺村长”141名,吸引驻村艺术家224人,培育乡村特色文艺团队百余支,推动人才从“外援”向“内生”转变。

  兴产业,艺术赋动能

  湖州探索以艺术盘活资源,赋能产业。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依托窑里千年古窑文化,试点“青年参与创意赋能”的整村运营新模式,发展“陶艺体验+民宿+农事”项目,变文化为文旅产品。同时,通过对接高校、研究院,组织乡创设计工作营、乡村调研工作营等活动,累计吸引驻村创作师生超1500名。创意青年们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也盘活了村庄闲置资源。目前窑里村已建成艺术空间5个、休闲营地3个,引进艺术类经营机构4家、餐饮机构4家、住宿类机构3家。“艺术+”的村庄发展模式让不少过去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变身农创客,与艺术家们一起参与乡村运营,同时也改善了村庄曾面临的“空心化”问题。

  窑里村的实践并非个案。新兴港村挖掘古村落摄影价值,与摄影协会合作打响名气,引进知名摄影品牌打造亲子摄影产业集群,建设露营地、民宿等,引入项目28个,通过举办省级摄影大赛等活动形成“艺术+旅游+研学”布局,助力村集体增收。安吉上墅村返乡青年戴勋改造旧卫生院为“大麓书院”,以音乐为突破口,举办多场音乐节、艺术节,全网传播热度近60亿,吸引数万乐迷,并计划对外复制成功模式。

  湖州的文艺下乡实践,不仅重塑了乡村的文化图景,更以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为当地百姓铺就了致富之路。未来,湖州将持续深耕在地文化,汇聚多方智慧,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让每座村庄绽放独特文化光彩、每位村民成为文化主角,在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中书写动人篇章。(金皓、袁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