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四车道连续畅通、港湾式站台安全舒适、交通标线清晰醒目……8月2日清晨,长治市威远门路上,市民张先生摇下车窗感慨:“宽敞、顺畅,出行不拥堵,政府把好事实事办到咱群众心坎里了。”
当日傍晚的体育公园,快递小哥停车快步推门进入“长治驿站”,径直走向免费饮水机,热饭、避雨、歇脚、充电……以“微服务”为落脚点,“长治驿站”让市民更多感受到家的温馨与便利。
今年以来,长治市委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列为整改靶心,全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躬身向下,自觉问需于民、问策于民、问效于民,把作风建设的实效体现到为群众办成多少好事实事上,全力推动“民声清单”变“幸福账单”。今年3月到7月,全市已整改完成民生实事18569件,通过新闻媒体先后8批次通报32条群众关注、成效明显的即知即改民生事项,受到广泛好评。
推开家门问需于民
“民声”变“民生”
威远门路的拥堵曾是长治市民心中的“疙瘩”。沿线学校、医院、商户、住宅小区日益密集,交通流量越来越大,旧的公交车停靠站、行人驻足岛卡在路中间,逐渐成为交通运行的“梗阻”。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长治市委主要领导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实地调研,与群众面对面“问诊”拥堵症结;住建、交警、园林多部门协同配合,快速启动优化工程,昼夜奋战。很快,16个公交站台被改造成港湾式站点,路口行人驻足岛拆除释放空间,交通标线重划焕新,“微创”治“梗阻”,“堵路”变通途。
聚焦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长治市909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扎进街巷村落——362所学校食堂“安全眼”全覆盖,长兴路绿化带“瘦身”腾出休憩长椅,襄垣县改造维修四座交通主干桥梁,黎城县洪井镇48小时修复机电井保障信社村308人用水……
操作简单、办理速度快,是群众对政务服务最朴实的期待。7月29日,长治市行政审批大厅里,市民汪进先捏着刚刚注销的道路运输证发愣:“一会儿工夫就办妥了!”
汪进先的惊喜得益于长治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即办件授权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直接办理改革举措,全市将152项风险较低、程序简单、条件成熟的审批事项,授权至市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即来即办。更让汪进先暖心的是,工作人员走出柜台隔挡,圆桌旁“肩并肩”帮填表。“像老友帮忙,丝毫没有拘束感。”他笑道。
从“能办”到“简办”“快办”,改变还有更多。多部门审批、程序繁琐、耗时过长,一直是工程建设项目的痛点堵点。为此,长治立足“全过程、全链条”理念,提供涵盖服务事项清单、事项办理指南、办理流程图、审批时序图等内容的“一项目一手册”服务,服务专员和帮办代办员将办理所需的流程、时限、条件、材料等提前告知,并按照集成办、并联办的要求,科学组织审批时序,最大限度地压缩审批手续办理时间。
“为我们定制的项目审批方案里,有每个事项的材料要求,还有整个项目全部的审批流程图,看完思路一下子清晰了。”说起审批部门的帮办代办服务,市供水保障管线及配套设施工程手续经办人程斌赞不绝口。
聚焦热门问策于民
“热命题”变“暖话题”
80平方米违建在连夜整治中轰然倒地,“荧光绿”车位如藤蔓舒展,六块显眼的“牛皮癣”广告顺利移除……一度饱受诟病的城隍庙景区周边,在城管部门与交警部门的配合中,以长治市“文明交通品质提升行动”为契机,疏解“堵点”,整治“容颜”,古建群重获舒展空间。
在多年坚持贯彻新生儿落地参保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对不满3周岁且在集中缴费期内按规定参加次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婴幼儿,由市县财政全额资助其个人缴费部分,全市近6万名0—3周岁婴幼儿受益,降低家庭育儿成本。
“一手联银行、一手牵企业”,长治市发展改革委联动金融监管、银行等部门登门跑腿,持续深化“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累计为11721户企业授信253亿元,向11698户企业发放贷款225亿元,政企同心为发展提效。
聚焦民生领域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长治及时将群众意见建议转化为工作思路、整改整治经验转化为政策举措,探索在市级层面制定更具针对性、更加精准的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共建立、修订、完善相关制度1665个。
创新一批为民办事机制。深入实施“太行先锋”全域党建示范引领工程,分领域培育“太行先锋”示范党组织和评选“太行先锋岗”模范共产党员,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7265个、先锋队突击队5464个,设立党员先锋岗1.92万个、党员责任区1.41万个,7万余名党员社区报到,着力收集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急难愁盼问题。
完善一批推动发展机制。以“小切口”改革推动发展环境“大提升”,聚焦工程建设、房地产等重点领域,创新建立不预设议题、不限定范围、不回避矛盾的“三不三清单”政企座谈机制,收集企业诉求38条,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切实将改革成效转化为制度成果。
健全一批基层治理机制。长治市纪委监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全市规范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两员三平台”的若干措施,推动实现村级“三资”信息应录入尽录入、应公开尽公开,推进基层“小微权力”阳光规范运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从民生温度到发展速度,从企业获得感到基层治理力,在长治,制度再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干部作风最鲜活的体现。
叩开心门问效于民
“要我办”变“我要办”
以正确政绩观“校准”干部作风,长治通过台账式管理、清单化销号、节点化督办,对长时间“正在处理”亮出“红黄牌”,倒逼“限时办结”,切实将作风之变扎进泥土、“惠”入民心。
服务升级“增效能”。长治市行政审批局将152项事项“窗口直办”,即办率超50%,工程审批“预审+帮办”助力项目尽快落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退役报到、户口登记、社保接续等9项手续纳入军人退役“一件事”集成服务项目,办理时间缩短23天。市司法局推行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帮助群众跨区维权62次。市规自局设立小区登记服务点、“登记难”专项办理窗口,整治不动产“登记难”。潞州区推进帮办代办,“智能小助手”重构242项服务场景,实现7×24小时在线答疑。潞城区社保认证“上门办+终端办”惠及3.5万人。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新打造“校企家”联动模式,开拓毕业生就业岗位1400余个。
环境整治“提品质”。长治市委社会工作部、交通、城管等部门聚力,优化完善“暖新驿站”274个,建成“司机之家”39家,提质城市驿站26个,打造友好场景37个,办好新就业群体“暖新纾困”实事。市住建局推进住宅小区内新增24024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5616套高层电梯智能阻车系统,根治“飞线充电”。市城管局聚焦主城区公厕品质提升,完成95座公厕升级改造,169座公厕全部达到“三无两有”标准。
优化交通“通梗阻”。市工信局更新新能源公交车60台、换电450辆,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和服务水平。市交通运输局实施农村公路提质增量工程,基本形成层次清晰、功能完善、内通外畅农村公路网络。武乡县打造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日处理快递万件,破解“快递不快”难题。沁县打通太焦高铁连接线交通堵点,解决沿线1.6万名居民出行难题。
民生保障“兜底线”。市民政局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提升至51.2%,为5367名城乡特困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市残联为48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888名残疾大学生发放助学资金423.2万元。市卫生健康委免去全市孕妇产检挂号费,并推进46所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互认检验项目94项,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市生态环境局规范化建设60处农村水源地,保障11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
基层治理“解急难”。市水利局完成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工程108处,受益人口15万。市供销社创新开展“流动供销进山村”,为8个县区30余个偏远村落近万名群众配送农资和生活用品7大类50多个品种。上党区加紧实施供暖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切实保障今冬供暖质量。长子县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建设项目全部完工,惠及7个乡镇21个村庄2.29万人。
即知即改民生实事件件桩桩,见力度、见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整改18569件民生实事,其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1294件,教育方面1924件,医疗方面976件,交通出行方面2605件,就业方面495件,社会保障方面3572件,城市品质提升方面1830件,其他方面5873件。
硬作风“破题”,暖服务“答题”。在长治,各级各部门动真碰硬的工作力度与用心用情的服务温度交织,作风转实在点滴变化中正愈来愈可感可知、可亲可近。(记者白续宏 通讯员李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