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庐州海关的现场监管下,首批流感病毒抗原标准品安全运抵智飞龙科马生物实验室,标志着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试点全省首单在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成功落地。特殊物品入境实现“一次申报、一次风评、分批核销”,显著提升效率。
微生物、人体组织、血液制品等属于特殊物品。智飞龙科马是一家集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过去,企业进口特殊物品要经过风险评估、检疫审批、入境申报、后续监管等多个环节,更涉及海关、检疫、卫健、市场、环保等多部门核查把关,面临通关时间长、部门协同监管压力大等难题。
“联合监管机制下,我们全年的特殊物品进口计划一次性审批通过了,通关时间减少了20天左右,风险评估时间由14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小时,大大节约了进口通关时间和成本,为我们生产经营排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助力产品快速上市。”智飞龙科马企业副总裁陈伟介绍说。
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合肥市自贸委与合肥海关卫生检疫处联合庐州海关、市卫生健康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组建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联席会议,建立“双白名单”制度,通过“一站式”部门联动、“全过程”闭环把控,做到特殊物品“进得来、通得快、管得住”,实现特殊物品“审批提速、监管增效、安全加码”。
作为首家试点企业,在顺利完成资格评审、风险评估和现场核查后,智飞龙科马能够实现全年2000支流感抗原标准品一次审核,分批核销。
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平台,被赋予了更大的改革自主权,用以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此次 针对特殊物品的联合监管机制,打通了多部门全链条监管通道,有很强的突破性,为安徽省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范式。
据了解,下一步,合肥片区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在生物医药领域开展集约化改革,突出产业链供应链“进口—研发—生产—应用”关键环节,探索更多试点改革举措,助力合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地建设。(记者 彭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