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芳菲满目,安徽绩溪迎来一年中的最美时节,邂逅徽韵花海、探秘千年古村、徒步古道吸氧、打卡非遗工坊……这个春天走进绩溪,寻访春日千姿百态。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来,绩溪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机遇,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加快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文旅项目提质 力创品牌
暖阳温柔洒落,家朋乡梅干岭的梯田油菜花正演绎着一场盛大的金色狂欢;始建于唐代的徽杭古道全长20多公里,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一头扎进龙川景区,漫步水街欣赏徽派建筑的独特韵味,马头墙高低错落,青砖黛瓦间尽显古朴。依托自然与文化魅力,绩溪尚村、梅干岭、徽杭古道、龙川等景区皆入选大黄山百家网红摄影点和乡村摄影基地名录,极大提升了绩溪旅游的知名度与吸引力。
锚定市场需求与自身定位,绩溪持续推进“百里登源”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集聚片区建设。绩溪县仁里旅游度假区、皖浙天路旅游合作区融通工程等5个项目成功纳入省大黄山建设重点项目库。东部旅游片区、村落徽州等3个项目凭借出色规划与发展潜力,获大黄山建设专项资金1600万元。龙川景区、皖浙天路、徽杭古道景区入选“百日百景大黄山”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线路。仁里水乡体验园、艺龙酒店、上庄游客中心等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为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体验;仁里旅游度假区、上庄景区改造提升、绩溪西山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持续优化绩溪旅游产业布局。此外,该县还举办了第三届安徽省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暨绩溪县文创设计大赛,聚焦绩溪名人、名村、非遗、徽菜等特色元素,通过赛事广泛宣传,打造可持续的文化IP,成为推动地方文化传承、构建文旅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生动实践。
运营机制创新 效应初显
“清茶、甜茶、元宝茶”,绩溪三道茶是当地春节、结婚、接亲、进新房等重要场合待客的必备之礼,品三道茶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而今,绩溪三道茶坊是仁里村盘活乡村闲置空间,创新打造多元融合的全新业态之一。
近年来,仁里村创新推行“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的乡村建设运营机制,通过盘活闲置房屋,布局陶艺馆、农村书店、仁里三道茶等相关业态。其中仁里“程鱼落院”将居民院落变身“网红”茶室,自开业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数量超6000人次,累计收入约19万元,带动就业4人。仁里游客中心、水乡乐坊、幸会客栈等项目运营直接带动就业230余人次,改造闲置用地6000多平方米,800余名村民间接受益,有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通过聚焦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形式,结合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注入新业态,举办5期国际乡村音乐会,邀请国内外歌手及绩溪本土非遗进行表演。
多元业态发力 拉动消费
2025年清明假期,绩溪文旅市场热力十足,以露天烧烤、农家美食、非遗体验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打卡仁里水乡体验园,户外露营、特色烧烤、竹筏漂流等项目成为亲子游玩的热门之选。走进伏岭镇的“十碗八”街区,品尝传统宴席“十碗八”,感受皖南村落最为传统的婚宴美食套餐,踏入徽州味·道小镇客厅,了解伏岭镇家风家训、红色历史、非遗风俗、徽菜徽剧等传统文化。在上庄金山时雨非遗传承园,背上小竹篓穿梭于茶树丛间,指尖轻捻,体验采茶乐趣,沉浸式感受400多年的茶叶生产历史底蕴 。
清明小长假期间,绩溪县旅游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73%、15.03%。住宿板块持续火热,高峰时期呈现“一房难求”态势。精品民宿备受热捧,若茵民宿、放空山居等成为短途游客的首选之地,平均入住率达到90%。
下一步,绩溪县将以“文化赋能、产业驱动”为核心,通过融旅尽融、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域协同联动,构建“文化+生态+产业”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模式。同时,围绕“一厅一廊四板块”总体布局,全面提升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效能,探索可复制的“绩溪经验”。(汪秀云 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