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跳出“舒适区” 敢做“拓荒者”(纵横)

2025-04-02 人民网-人民日报

  辖区企业多个项目回款困难,社区公共法律服务驿站律师登门拜访,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耐心指导;设立“园区长”,负责园区与社区的日常联络工作,破解“入驻企业2万多家,经济发展办公室只有8个人”的难题……针对辖区企业需求多元化、人员类型多样化的特点,浙江杭州余杭区仓前街道探索成立实体化运行的科创社区,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多方共赢。

  科创社区里,只有园区楼宇、大小企业,户籍人口为零。成立这一社区正是基于辖区科创企业集聚的特点,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尽最大可能以精准服务推动企业发展。这一探索带来不少启示。

  社区治理与服务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比如,学区型社区可以聚焦教育配套、工业型社区可以侧重关注劳动关系、老龄化社区可以注重完善养老服务……只有切实摸准定位,才能打造出更“合脚”的“鞋子”,走得更稳更远。

  敢于探索、敢于尝试,是应有的作风。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8个人如何更好服务2万多家企业?为更好延伸工作触角,科创社区先行先试,招募“超级志愿者”作为“园区长”,及时收集企业所需所盼,更好协调各项资源。9个月时间里,解决企业经营、政策、人才等方面的问题320余个。改革发展总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敢为人先,才能破难题、闯难关,不断打开发展新天地。

  优化营商环境,细微之处见真章。时下,有的地区设立企业服务站,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有的推出“企业服务官”机制,协助解决人才公寓申请、员工子女入学等问题;还有的设立“商事调解中心”,帮助企业快速化解劳动争议、商业合同争议,降低诉讼成本……不断提升治理和服务的精细度,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带动整个地区发展。

  从四川成都曹家巷成立“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打造居民自治拆迁的样本,到北京东城一些社区邀请热心居民担任“小巷管家”、激活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再到浙江杭州余杭区科创社区的实践,近年来,基层治理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的同时,基层干部跳出“舒适区”、敢做“拓荒者”,创新的脚步亦未停歇,诸多群众、企业和地方从中受益。

  基层治理任务复杂而艰巨,进一步激发基层创新能力、让基层干部敢想敢干,还需进一步为其“松绑”“减负”,建立必要的激励和容错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智慧,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会越来越精彩。

  (摘编自《工人日报》,原题为《当好企业的“超级管家”,蹚出基层治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