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壤塘县的食用菌已全部采收完毕,实现年产值5100万元的目标问题不大。明年有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11月8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久富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唐述刚说。他的底气,来自壤塘县高原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内的一套农业现代化系统。在系统大屏上,可看见大棚内的湿度、温度、土壤酸碱度等数据。
“这是壤塘县投资155万元打造的高原食用菌数字平台,刚投用不久。”壤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局长仁真陈勒介绍,它可实现产供销所有环节数字化,是壤塘县食用菌产业的“最强大脑”。
食用菌产业铺开,全县就是一个大的产业园区
实际上,壤塘县高原食用菌产业属于“无中生有”。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这源于一次尝试。”仁真陈勒说,2023年,壤塘县宗科乡伊冬村栽培了9个大棚的香菇,发现香菇肉质紧实,口感、品相俱佳。经请教专家得知,在高原低温干燥、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下,自然产出了香菇中的优质品种——花菇。
壤塘县邀请食用菌领域的专业人士到壤塘县及周边区域考察调研,在食用菌领域耕耘多年的青川九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唐述刚就是其中之一。“壤塘不仅具备产花菇的自然条件,而且还能与低海拔地区错季上市。”唐述刚调研后发现,壤塘县周边的甘孜州德格县、炉霍县等的菌种是从外地运来,成本较高,“就近提供菌包,市场前景广阔。”
2024年1月,壤塘县与九五生物科技达成合作,在壤塘县吾伊乡打造高原食用菌基地,并成立壤塘县久富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今年2月,基地开始生产菌包。几个月后,高原食用菌基地变换身份,成为高原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
身份变化的背后,是壤塘县对食用菌产业的整体布局。在高原食用菌数字平台上,记者看到“一园区、两中心、五基地、千吨加工、N庭院”模块展示。“这就是壤塘县目前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架构。”仁真陈勒介绍,食用菌产业已在全县逐步铺开,全县就是一个大的产业园区。
系统报警,技术人员立刻指导种植户进行相应的技术操作
记者点击屏上的“两中心”,菌种繁育中心和科创中心立即显示在主页上。菌种繁育中心设在吾伊乡,科创中心设在壤塘县岗木达镇。点击科创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出现在屏幕上,其中包括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彭卫红。系统显示,她已到壤塘服务3次。
目前,壤塘已在宗科乡、石里乡、吾伊乡、尕多乡、茸木达乡5个乡建设5个生产基地,并辐射带动127户庭院种植户。记者在数字平台上看到,每个基地都有对应的县、乡、村、驻基地技术员等四级责任人。
“县里成立了专班,我们乡上也成立了专班,技术员会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宣讲政策。”茸木达乡党委副书记苏开波说,乡里发展了20多户庭院种植户,村民秋穷一家已产了两茬,卖了近5000元。
如何让更多庭院种植户实现高产?除了技术员上门指导、村里培育示范户外,数字平台也在发挥作用。“最末端的感知系统可精准监测到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变化,如棚内温度超过30摄氏度、低于15摄氏度,系统就会报警,技术人员会立刻指导种植户进行相应的技术操作。”仁真陈勒说。
良好的发展前景,让壤塘县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2026年,壤塘县计划在岗木达镇、上杜柯乡、蒲西乡再建设3个生产基地,将庭院种植户扩大到200户。